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宋家宏
宋家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0
  • 关注人气:1,1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文学为脱贫致富贡献力量——读《春暖乌蒙》

(2017-04-11 11:16:03)
标签:

报告文学

现代文学馆

研讨会

分类: 文学评论

博主按:3月8日,赴京参加一长篇报告文学的研讨会,在现代文学馆,在京的十多位评论家出席并发言。这是我的发言稿。文章发表4月14日《云南日报·读书》,开头部分有删节,这里恢复原稿。

用文学为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读曾令云长篇报告文学《春暖乌蒙》

宋家宏

 

读曾令云近4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春暖乌蒙》是一个充满复杂感情的过程,也许你会和我一样,在读的时候感到种种不足,感到篇幅太长,写法上旁逸斜出的东西太多,感到缺乏足够的剪裁与更合理的结构,作为报告文学,感到作家的主体渗入太直接,等等。有时,想放下它了,但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又使你不能放下。我在问自己,是不是因为我也是昭通人,是作品中的故乡情、亲切感使我放不下?这可能是一个原因,然而,更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交响乐一般的宏大力量吸引了我。作品写出了昭通这块神奇土地20世纪上半叶之前,与相邻地区相比的辉煌,之后数十年的沉寂、落寞,以及在最近一些年的奋起,其中蕴含着昭通人对先前辉煌的深情怀念,落寞之时的委屈,奋起后的欢欣。昭通人就是那翱翔于冰天雪地的黑颈鹤,他们引颈长歌,桀骜不驯,身处苦寒之地也从来没有放弃自己奋飞的理想。改变生存环境,跟上时代步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昭通人也要过上丰衣足食,青山绿水,鲜花盛开的生活。作品中那原生态一般的真实生活所产生的强大力量,不能不吸引你。作者直面苦难的勇气,奏响的是沉重而感伤的咏叹调,面对正在发生的飞速发展,作者演奏的是英雄交响曲,对可以见到的美好未来,我听到了春天奏鸣曲。http://s1/mw690/001os72wzy7adh8gtWwc0&690
       曾令云在这篇报告文学中直面昭通市触目惊心的贫困。这种贫困,我们难以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言说它,很多时候我们是不忍心去言说它,作为一个昭通人,我们常常无颜去展示它,桀骜不驯、强撑颜面的性格使我们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言说它,久而久之,我们其实不敢去直面它,正视它了。曾令云在这篇报告文学中掀开了它那极度贫困的一角,它是那样的令人震惊,又是那样的让我们感到熟悉。

昭通地处滇东北,2.3万平方公里的乌蒙高原,承载着600百万人口的生存与发展,在80年代初,400万人口,其中竟有230万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现在已达600余万人口,还有130万生存于贫困线下。这里曾经是云南连接中原的通衢大道,也是云南最早被开发的地区,至上个世纪下半叶以来,这里已经成为被边缘化的残山剩水。面对曾经落后于自己,如今却快速发展的周边地区,昭通人在苦苦奋斗中难免不平、无奈与愤懑。曾令云出生于上个世纪中叶,他的成长恰好与昭通地区的衰落与贫困相生相伴,之后又成为地方的党政领导,亲生经历和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挣扎于贫困线上的故事。他是一位热血的人,也是一位有良知的作家,这些贫困的故事纠缠着他,如何改变他们的生存现状与命运?是这位曾经的领导干部,如今的作家朝思暮想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位有良知的昭通文化人朝思暮想的事。想起那些在贫困线下挣扎的乡亲,谁不会纠心地疼痛?曾令云在这篇报告文学中,对贫困现象有群体的典型事例的呈现,也有个体的描述。今天的大山包已经成为旅游的热点,一些项目如羽装飞行世界瞩目,开始改变当年的极度贫困的面貌。当年的大山包,水瘦山寒,山高路遥,地贫人穷,人们闻之却步,曾经发生群体外出逃难的事件。如果不是实在难以生存下去,谁愿意逃离自己的故土?阻止了他们的逃离,却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贫困。盘河乡的一位苗族同胞,家徒四壁,自己双腿截肢,还要拖着残疾的驱体在工地搬砖打工。一位母亲自己的儿子进了监狱却倍感欣慰——他找到一个可以吃一顿饱饭的地方了!曾令云写到这些贫困故事,读来令人心碎。他写的朱宁兄弟的故事,哥哥朱宁是昭通师专的学生。弟弟因为在贫困中还要资助哥哥上学,愤怒于父母的偏心,举刀砍向哥哥,在那一瞬间,又不忍心砍向致命之处,之后兄弟俩抱头痛哭。这些悲惨的贫困故事是久居富裕之地的人难以想象的,但是,朱宁兄弟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也曾经教书的昭通师专,让我想起了我教过的那些学生!

这部作品不仅揭示了难以想象的贫困,更挖掘了造成如此贫困的原因。过早而过度的开发,几次大的植被的严重破坏,使得山河破碎,生态严重破坏,人口过度增长,已经被破坏的环境难以支撑众多人口的生存。也就是昭通人常说的“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人口增长的恶性循环;生态上则是“越穷越砍,越砍越穷”,仅有的一点植被也快被砍光了,人居环境濒临崩溃。对人与环境的这种恶性循环,作品中有一些非常生动的具体的描写。山高路远,消息闭塞,极左思潮又使得欺上瞒下成为普遍的现象,真实的穷困现状往往被虚假的莺歌燕舞所遮蔽,进一步激化了人口与生态恶性循环的膨胀,形成积重难返的现实。曾令云在分析这些灾难性的人口与生态恶性循环时,常常与被破坏之前的生态现象相对比,也就是在他少年时代还能见到的美境相对比,越发使人感到环境被破坏的严重性。

生存于昭通之外的人说起昭通,就用一个词来概括“穷山恶水”,生存于昭通的人可能在局部上直观地感受到这种生态的恶性循环与贫穷的原因,人们能说出一些非常具体的现象,但没有人以文学的手段,从整体上来分析这一现象,形成强大的冲击力,使人们更加明确而清晰地知道,昭通要改变穷困的面貌,从根本上说应该怎么办?这是无数各级下发的“文件”所不能达到的目的。我相信,昭通人读了曾令云这篇报告文学作品,会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应该干什么,这是文学的力量。

曾令云做过地方领导干部,这部报告文学写的是“精准扶贫”问题,他却不止于个别的扶贫,更着眼于从宏观看如何解决昭通市的贫困。修复被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再造花果飘香,绿树成荫的秀美山川;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让电力进入贫困山区的千家万户,改变砍伐山林当烧材的现象,是修复生态的重要措施;让公路四通八达,使交通闭塞的乌蒙山成为名符其实的昭明通达之区,这是曾令云以及每个昭通人的梦想,在这一过程中必定能带动具体的贫困人口改变现状。多年来,历界昭通市的领导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只不过过去他们有心无力。在党和政府加大对乌蒙山深度贫困地区的投入之后,这些梦想已经开始逐步实现。一些生态开始修复,交通得以改变的地方,经济也开始活跃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一些过去让人难以相信的贫困面貌得以改变。因此,曾令云写贫困问题,有宏观视野,着眼于国家的经济战略,看贫困地区的发展机遇。他在报告文学中深切地表达了自己急切的希望,希望自己的家乡人民抓住百年难遇的机遇,快速发展,改变面貌。

曾令云以他的满腔热情采访写作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读这部作品让我感到采访写作已经不是他唯一的目的,他把这一过程与扶贫工作的经验交流融同为一体了,他在采访写作,也在把他所见到的各地脱贫致富的经验进行交流。这是一个作家的角度,更是一位曾经的地方领导干部的立场,是我们许多纯粹的作家无法拥有的立场。体现在作品中,我们看到许多具体的脱贫致富的宝贵经验,他写得很细致。这部报告文学大量的篇幅是写中央精准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集中投入、完善配套、环境整治等措施和方法,切实解决贫困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吃、穿、住、学、医等问题,既要有宏观的眼界,又要落实到具体的贫困户脱贫。他在采写昭阳区、镇雄、巧家、鲁甸等县的贫困乡村时,都是在总结当地脱贫致富的经验,发现能人,表彰先进,对那些给当地带来深刻变化的干部、能人不惜浓墨重彩,在这部作品中歌颂了数十位为昭通脱贫致富立下汗马功劳的先进人物。也在根据他自己的经验和眼光,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他甚至不惜把自己的这些很长文字的建议和意见直接写进这部作品之中,而这些内容在报告文学的写作要求上也许是不太适当的,但是,为了昭通的扶贫攻坚,他顾不了这许多了,他的一腔热血需要他这样做。文学能直接地为这一伟大的事业服务,不也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吗?

希望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能为昭通脱贫致富发挥作用。

                                                                                                2017·4·3

http://s10/mw690/001os72wzy7adgOEa8N69&690
        现代文学馆
http://s10/mw690/001os72wzy7adgPq3wZa9&690
会前
http://s8/mw690/001os72wzy7adgSo1zF87&690
陈林是第一次赴京,也是第一次参加这类会,他也有发言。
http://s5/mw690/001os72wzy7al7vmAeMc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