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34年的校园文学坚守
(2016-07-17 15:52:46)
标签:
校园文学野草文学社昭通 |
分类: 生存与行走 |
博主按:昭通学院“野草文学社”从创办至今已经34年,并且越来越有生机和活力,这在中国大学校园里并不多见。参加第四届野草文学奖颁奖活动回来,云南日报副刊部主任李开义兄约我写一篇关于“野草”的文章,几位朋友也认为我写最合适,于是有了此文。2016·7·17日《云南日报》5版已发。7月20日第5版《文艺报》发表,同题,略有删节。
野草:34年的校园文学坚守
宋家宏
2016年6月28日,地处滇东北的昭通学院热潮涌动。
全国大学生第四届“野草文学奖”邀请赛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省内外的数十位著名作家、评论家、诗人出席了本次颁奖典礼。经过全程匿名初审、复审和终审的层层筛选,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1055所高校的近万件作品中,共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3名、优秀奖60名,涵盖了诗歌、散文和小说体裁。
在此之前,云南省昭通学院从2013到2015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野草文学奖”,最初只是面对全省,之后影响越来越大,逐步拓展出了省际的边界。
从来稿数量的递增,也可以看出“野草”的影响在扩展。2013年首届评奖收到来稿928篇,2014年第二届收到来稿1432篇,全省高校都有来稿;2015年第三届收到来稿2170篇,覆盖了13个省市区54所高校。2016年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举行了第四届“野草文学奖”邀请赛。2015年12月30日正式发出征稿启事后,几个月的时间里稿件像雪片般飞来,据统计全国共有1055所高校参与,2396人投稿。收到的诗歌作品6972首,散文作品1471篇,小说作品832篇。这是一组令人惊叹的数字!
以昭通学院“野草文学社”之名发起全国性征稿,是一次大胆的创举。它虽然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地方大学校园文学社,却有着厚重的底气,敢于面向全国敞开胸怀,不能不说这是一群文学的理想主义者创造的奇迹!
野草文学社成立于1982年秋天,昭通学院的前身昭通师专,中文科82级学生张广生,在班主任老师宋家宏的鼓动下,积极组织策划一个文学社。他们得到了时任校长李力的大力支持,张广生担任首任野草文学社社长。野草文学社以中文科学生为基础,面向全校,创办之初入社学生不过30人。他们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必须交作品才能入社。写作、讨论、修改作品成为社员们的主要活动,直到第二年春天,油印刊物《野草》创刊号才得以和全校师生见面,有小说、散文、诗歌。作品虽然稚嫩,班主任宋家宏化名“晓雨”为他的学生们写了热情鼓励的诗评。这一丛充满绿意的“野草”在八十年代初的滇东北荒原上诞生了,它成为云南高校最早成立的文学社之一。
之后,李骞、胡性能、杨昭、吕亚平、付泽刚、邓清海等一批大学毕业生分配到昭通师专任教,他们与师专学生有了更亲密的接触。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大学时就曾经是各种文学社团的骨干,现在又以自己的创作引领和影响着学生。潘灵、铁云峰等人虽未在昭通师专工作,但和青年教师们关系密切,也与野草文学社的学生们有许多文学上的交流。当时夏天敏正读电大,又因为地区文联的工作关系,蒋仲文、夏天敏与野草文学社的师生共同推动着校园文学的成长。1984年黄玲进入昭通师专负责编辑《昭通师专报》,副刊版面经常发表野草文学社成员的稿子,为校园文学提供了又一个平台。
第二任社长雷平阳在那时已经显露出他诗歌创作上不俗的才华,他的作品开始走出昭通,走出云南,发表在全国的一些刊物上。
在八十年代那个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文学黄金时期,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野草文学社办得风生水起。学生中已经出现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文学创作类别,在野草文学社之外,又出现了“茂林”等较小的文学社团,仅从名称你就可以看出青年学生之间的“较劲”,这正是文学创作兴盛繁荣的表征。曾令云是小说家,调入昭通师专任党委书记后对野草文学社也给予了诸多支持,尤其对那些家庭贫困又有文学才华的学生,他时常给予特殊的关照。
八、九十年代之交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和部分教师相继调离昭通师专,野草文学社一度相对沉寂。但昭通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们仍然保持着文学创作的热情,作品不断在省内外刊物发表。作为“野草”代表性人物的雷平阳,始终与昭通师专的师生们保持着紧密联系,他的诗歌创作深度影响着野草文学社的创作。从这里出发而后走出昭通的教师们,也从未忘却过他们的文学出发之地。
1995年,还是大学生的陈永华在胡性能等老师的支持下,出任野草文学社社长、主编,野草文学社翻开了新的一页,开始了它新的征程。社团刊物《野草》改为报纸《守望者》,从这一名称你可以理解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坚守与热情。《守望者》目前已出版95期,总第146期,在2012年与2013年由中国内刊协会举办的“好报纸”评选活动中,《守望者》连续两年获得“好报纸”二等奖,2014年获得“好报纸”一等奖,每年新加入野草文学社的社员约有500人,目前在校社员1000多人,是云南最大的学生文学社团。杨昭、夏玲、赵升奎、邓清海等一批教师一直关注并支持着野草文学社的创作。
20多年来,陈永华由昭通师专的学生成长为昭通学院的教师、干部。他对野草文学社的工作一如既往,每一届招新、换届,他都要与社长、主编、骨干社员开会、谈话,尽他所能支持着野草文学社的发展,野草文学社之后的勃勃生机与陈永华的理想坚守与有效工作息息相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由野草文学社发端的昭通校园文学,将文学的种籽撒遍了乌蒙高原,如今已经实现了当年创办者的梦想:绿满荒原。如今的“昭通作家群”中,大多数重要的作家,都与昭通学院有关。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夏天敏和雷平阳,获得鲁迅文学奖入围奖的樊忠慰,今年获得“第三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特等奖的米吉相……是昭通师专到昭通学院走出的几代学生。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李骞、黄玲,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图书奖的宋家宏,著名小说家胡性能、付泽刚,现任昭通市文联主席吕亚平,当年都曾是昭通师专的教师。
可以说,昭通学院在某种程度上,是昭通作家群的摇篮。以“野草文学社”为主,这里先后活跃过“茂林”、“拓荒”、“秋雁”、“洪湖”、“星火”、“家园”、“南星”等十余个文学社团。昭通学院独特的文学氛围,对文学人才的成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更让人感动的是,野草文学社的社员们毕业后把文学的种子带出校园,播种到更为广阔的土地上去。首任社长张广生毕业后又在曲靖创办《乌蒙诗草》,第三任野草社社长何晓坤在罗平创办了《山那边》……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文学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和命运。他们从事着文学、新闻、教师、文员、政府官员等工作,野草文学社的经历,是他们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富。
潮起潮生,云起云落,野草文学社至今已经为校园文学坚守了34年,这在全国高校中也不多见。
当年野草文学社的创办者们基于文学的激情,不满足于地处滇东北的这片荒原上文学创作的贫弱,想从校园文学出发,推动文学绿满荒原,走出昭通,走向云南、走向全国,30多年过去,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今天的野草文学社已经开始另一个梦想:让文学走进昭通,让世界走进昭通!磅礴的乌蒙山敞开它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他们向世界宣告:我们,胸怀天下!
如今以“野草”为名设立的文学奖不仅面对昭通,而是面向全省乃至全国。今年,来自全省、全国的著名诗人、评论家、作家云集昭通学院;全国一千多所高校,二千多大学生把他们的激情和目光投向这个地处偏远的高校——昭通学院,为中国还有这样一所高扬文学理想主义大旗的高校而放歌。几年来,在“野草文学奖”颁奖期间,昭通学院还持续开办“姜亮夫大讲坛”,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学者为昭通学院师生传授新知,启迪思想,为昭通学院人才培养打开了一扇视野辽阔的窗口。
文学创作是充满理想主义的事业,它不会带来急功近利的现实利益,却以潜在的力量推动着一个地区、一个群体的进步,它有着隐性而强大的力量。推动校园文学创作,需要理想主义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它与世俗主义、物质主义不相融,与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吻合。30多年来,昭通学院校园文学能生生不息,繁盛昌盛,就是因为校园里始终活跃着这样一批理想主义者!
没有诗歌的青春是苍白的,没有文学的校园是枯燥的。文学活动和青年才俊,永远是校园最美丽的风景。
http://s9/mw690/001os72wzy73k7dMpU4e8&690
http://s4/mw690/001os72wzy73k7fBzuH63&690
http://s5/mw690/001os72wzy73k7h0hpO3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