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昆明呈贡大学城文化建设的建议

(2015-07-23 12:32:48)
标签:

大学城

精神文化

评审意见

城市凝聚力

分类: 文化评说

    博主按:昨天,应邀主持了昆明市民盟的一个项目结题评审,项目名为昆明呈贡大学新区的文化底蕴传承与创新研究》,由我们的学生和朋友,现在的昆明学院副教授郭鹏群君主笔。在阅读课题文本的过程中,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于是把它放在了《评审意见书》的第四部分。我以为这一部分是有价值的,可谓“金点子”,——一笑!见过许多金点子不被采纳,最后决定权在官员,知识分子的话是无足轻重的,这是我们在今天这个时代的宿命。我把我拟写的《评审意见书》发表于此。

 

       

 

时  间:2015年7月22日

地  点: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会议室

 

在市社科规划办主持下,由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宋家宏教授、市文联主席王蓉、市委政研室余凤焱副调研员、市委统战部党派处许广处长、呈贡区文体广电旅游局杨丽坤副局长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对民盟昆明市委完成的《昆明呈贡大学新区传承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底蕴对策研究》课题进行评审,专家评审组在充分审阅课题文本,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评审意见如下:

一、研究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昆明呈贡大学新区的文化底蕴传承与创新研究》选取了正在建设推进的呈贡大学新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研究对象,抓住了新城建设,尤其是“大学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化建设进行调研,完成了一份厚重的调研报告,应该说,这是一份非常及时的调研报告,它抓住了大学城建设更具本质意义和核心价值的问题。通过调研,梳理了区域文化中未被开发的潜力,以及多家大学十多万大学生入驻新区带来的新质,分析了目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对推进大学新区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形成一个有良好文化底蕴的大学新区有重要意义,这份调研报告可以对呈贡大学新区的后续文化建设产生更清晰的认识和更积极主动的态度。

 

二、课题的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

《昆明呈贡大学新区的文化底蕴传承与创新研究》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即十余所高校已经拔地而起,十余万大学生已经入驻,各种商业设施已经建成或正在抓紧建设,而大学新区的灵魂——文化建设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仅有路网布局、配套服务设施等硬件建设,对真正形成一座有文化气息的“大学城”是远远不够的,呈贡大学新区应该形以科技、文化为重点,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文化产业区,最终成为文化生活丰富、文化产业发达、文化魅力独特的新城区。

以此为目标,课题组在调研报告中从“呈贡大学新区文化底蕴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意义”、“呈贡大学新区文化底蕴传承创新的内涵与表现”、“呈贡大学新区的文化底蕴现状分析”、“呈贡大学新区文化创新建设的不足”、“呈贡大学新区文化底蕴传承与创新的对策建议”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思路是清晰的。尤其是第四、五两个部分,问题抓得准,提出的对策也具有可操作性。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过程规范,资料详实

课题组按照课题方案确定的研究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分工地开展调查研究,遵循“田野调查”的理论与方法,重视实地调研,采取理论与实证、普遍与个案相结合和系统研究的方法,在掌握了大量基础性资料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资料详实,研究方法得当,论据充分,所得出的结论有说服力。

《昆明呈贡大学新区的文化底蕴传承与创新研究》文本结构比较严谨,逻辑关系较为严密,内容完整而充实,研究成果显著,相信在呈贡大学新区的建设中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课题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昆明呈贡大学新区的文化底蕴传承与创新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若从进一步的要求来看,仍有可提升之处。

一是就呈贡论呈贡多,重要参照少。呈贡大学新区就全国范围来看,起步较晚,国内外“大学城”建设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与教训,课题组由于种种原因(经费、时间、参与人员等)未能引入作为参照,使这一课题在论述中缺少了比较对象、生动性与操作、对策中的参照物。

二是调研报告的第一、二部分有面面俱到之嫌,(这与课题标题不明晰有关)可以抓住重点,进行压缩和归纳,使之更加明确、清晰。紧扣“大学城”的灵魂——精神文化建设,展开论述,将与此关联不紧密的内容简略处理,加强重点部分,会使阅读者更为明晰。

三是课题对“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区域文化”阐述较为充分,而对大学新区应具有的“现代文化”阐述有所不足,我想对这个方面有所展开。

大学,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一个地方的“大学城”当然与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区域文化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最重要的关系,是第二位、第三位的关系,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现代文化。呈贡大学城不是建立在现代文化深厚的地方,建设之初那是一片荒郊野岭,现代文化一是靠入驻的大学带进来,二是靠建设者主动地发展推进。而当前呈贡大学城的建设两者都是缺失的,关键是设计与建设还没有树立文化是“大学城”的灵魂的观念,没有一个靠文化来凝聚各高校,形成“大学城”向心力的的概念。我认为这份调研报告如果能达到在决策者的内心唤醒和初步建立起这个观念就是最大的成果!可以提出这样一些具体措施:

(一),各高校在建筑、景观建设中要引入自身已经形成的文化传统。目前只有云南大学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东陆园具有历史内涵的会泽楼变形、放大之后成为新的办公大楼,在新区也新建了一座具有民国风格的钟楼,因为那也是东陆园的一个标志性建筑,还有“文典广场”“广田路”等命名,都与云大的深厚传统有关。而其他大学则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云南师大有深厚的西南联大传统,但在新区建设中见不到一点西南联大的影子,云南民大在建筑与景观方面也看不到云南民族文化以及老民族大学的影子,云南艺术学院建筑与景观本应成为云南省的一个艺术大花园,可是进去之后,我完全没有这样的感受,把它与新建的四川美院相比,更是汗颜!

昆明市政府无力、无权对各高校内部的建设进行干预,上述问题只有靠文化批评以及各高校领导的悟性来自己解决,可是昆明市政府有权利在他们的后续建设中提出参考意见。

(二),昆明市政府在自己的辖区内对“大学城”的现代文明推进可以有所作为。比如在各大学的围城之外的辖区,营造现代文化气氛。现在只有路网建设和商业化的配套措施建设是远远不够的,文化设施还没有进入视野。加之呈贡大学城各高校的建设实际上是各自为阵,相互间没有关系,这难以形成一个真正的“大学城”,如何在各大学的围墙之外的景观建设中使之形成一定的精神联系?

比如主题公园、雕塑的建设要体现出“大学城”的精神价值及内在合力,不仅仅是呈贡,而是站在“文化昆明”的高度,开掘昆明的文化元素,开掘各高校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主题公园和雕塑,使人们一进入这一片区域就体会到浓郁的精神文化气息。

目前的建筑设计中“崇洋媚外”之风盛行,放弃本省有实力的设计师,而高价聘请省外、国外的设计师,他们不可能对云南的文化有深度的理解,于是出现了千景一面毫无特色的景观与建筑。这不仅仅是呈贡大学城的问题,也是全国的共同性问题,呈贡大学城的建筑、设计与此有关。在下一步的建筑、景观设计中,应该依靠云南的力量。

(三),微电影、动漫已经是今天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们的热爱,具有鲜明的现代文化气氛,但是学生们完成自己的动漫设计、微电影拍摄之后,往往只能在自己的朋友圈内展示,缺乏更大的平台。如果政府出资在大学城的某个主题公园里建设一个微电影和动漫的展示厅,每个星期定时免费为学生们提供展播平台,将对提升呈贡大学城的现代文化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大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提升自己的能力提供了平台。

这个平台也可以和不同的大学合作,在大学里进行,当然,这样对“大学城”的文化建设效果就差一些。

(四),目前各高校相互间缺乏信息沟通,资源未能共享,这是“大学城”的重大损失。应该建议政府出面,建立一个名为“呈贡大学城”的网站,信息由各校提供,每天发布各高校的学术讲座、校园文化活动、名师教学课程等信息,让各高校的学生相互参与不同高校的学术活动、文化活动,甚至旁听课程,各高校的教学和大学生们也就联动起来了,形成了“大学城”的优势,这才是建设“大学城”的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评审组专家一致认为该项课题研究完成了预期研究任务,同意通过评审,建议课题组吸收专家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对课题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市社科规划办验收。

  

                                                                           评审专家(签字):

 

关于昆明呈贡大学城文化建设的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