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2011-12-31 08:01:51)
标签:

云南大学

作品研讨会

大学教育

文学创作

分类: 生存与行走

博主按:承蒙省作家协会的厚爱,12月17日在连云宾馆为我们举行了一次作品研讨会,省文联领导出席了会议,协办方昭通文联两位同道专程赴昆,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领导和师生参加了会议,还有许多作家朋友、学校的同事参加了会议。寒冷的冬日里,文学温暖着我们。原计划50人左右的会议,来了近70人,让我们深感歉意的是一些朋友准备了发言而没有时间了,尤其是几位老作家。几位年轻人意尤未尽,又作了一次小范围的交流,对我们启发良多。朱彩梅博士写了一篇研讨会的综述《文学温暖着我们》,我将它发表于此,还有参会的一些论文,将在《边疆文学·文艺评论》和省作协的《文学界》以专栏方式发表出来。

在此,我们对新朋老友致以深切的谢意!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文学温暖着我们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综述

 

朱彩梅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博士)

 

12月17日,由云南省作协、昭通市文联、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举办的“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连云宾馆举行。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郑明,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省评论家协会主席张维明,省文联秘书长张碧伟等领导及彭荆风、张永权、张昆华、刘鸿渝、李霁宇、杨红昆、潘灵、胡性能、蔡雯、彭鸽子、姚霏、包倬、杨浩等云南著名作家,云南人民出版社社长刘大伟,四本书的责任编辑海惠,以及青年学者蔡丽、谢轶群、郭鹏群、朱彩梅、李潇云、郭芮彤、李朝德、陈庆颖、刘永松等出席了研讨会。出席会议的还有昭通市文联主席吕亚平,副主席沈洋,以及云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段炳昌、中文系主任王卫东,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晓莉、中文系副主任汤亚萍,以及两校师生共60余人。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云南日报》、《春城晚报》、《都市时报》、云南文艺网、云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参与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云南省作协主席黄尧主持。

郑明主席首先在会上讲话。他说,宋家宏和黄玲既是生活中的夫妻,又是文学上的同道。为一对夫妻作家开研讨会,在云南作协的活动中还是第一次。宋家宏的两部评论著作,视野开阔,见解独到,他对云南的文学评论,对云南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工作大力支持,作出了重要贡献。黄玲的《李乔评传》是一位云南文学评论家对自己民族的著名作家长达十多年的关注。一位年轻作家对前辈作家的文学创作经验深入体会、总结,从中汲取创作营养,并对自己的论著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补充,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力提倡的。我们生活在云南,生活在高原,就像秦书记在省的第九次党代会上说的,我们要有“大山精神”,要有“高原情怀”。云南人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的“大山精神”就是——坚定,有担当!云南人的“高原情怀”就是——开放,包容!云南人一向都有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而勇于承担的精神,我们要继续发扬下去。他对两位作家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通过对宋家宏、黄玲作品的研讨,能对云南文学创作、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好的推动作用。他鼓励云南省的作家、艺术家、评论家勤奋创作,写出更多的精品力作,为云南文艺的大繁荣作出贡献。

张维明作了《云南文艺理论研究的获得和深化》的发言,他说,厚厚的几本作品充分体现出,宋家宏和黄玲分别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云南当代文学研究和民族文学创作及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我们今天召开“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目的就是总结他们在文学创作和研究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以促进云南的文学繁荣和发展。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265 x 321 (-32,-39)
这次研讨会可以说是对研究者的研究,对评论者的评论,这为云南文学评论、研究和交流提供了一个新平台,是目前我省一系列学术研讨活动的拓展。今天的研讨会对于活跃学术气氛、凝聚评论队伍、加强我省高校与文联作协系统的团结和合作,共同繁荣云南文艺事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他希望两位教授坚持把教学和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结合起来,以自己的业绩推动云南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著名作家彭荆风先生对两位作家持久的艺术追求、长年的文学坚守给予积极评价。他说,在评论家如此难当的时代,宋家宏数十年来,一直坚持细读作品之后才发言,并且敢于发真言,这是难能可贵的。谈到《李乔评传》,彭荆风不无感慨:李乔能遇到黄玲来给他写评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传是幸运的!一位云南文学评论家对自己民族的著名作家长达十多年的关注、总结,从中汲取创作营养,并对自己的论著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补充,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他还对黄玲的小说集《四季流云》也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她的创作与评论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省作协副主席、秘书长杨红昆在发言中讲述了这次研讨会的由来和他感受到的四部作品透露出来的作者共有的高原情怀和包容之心。他指出,现在搞批评很难,但评论家还是要有批评的精神,也要有接受别人批评的精神。这次研讨活动对活跃我省的文学创作和评论都是非常有利的。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段炳昌教授结合宋家宏“文艺评论家”和“大学教授”的双重身份,肯定了宋家宏教授身上可贵的批判精神、持续关注文学的热情和对人才培养的高度责任感。他说,宋家宏对昭通复杂的感情,使得他对推动家乡文学的发展有着强大的内心动力;他敢于说真话,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是一个锐气十足、锋芒毕露的批评家!在大学里宋家宏教授能够自觉地把教育和文学批评实践结合起来,是一个优秀教师和优秀批评家的结合。他的批评实践对大学校园以往“文学和教育相分离”的状况有一定的矫正和改变,使学校和文学界有了更多的联系和沟通,并为学院的研究生培养,特别是培养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后备人员作出了贡献。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晓莉教授在发言中认为,黄玲的作品在选题和视角上非常物特别,是从民族女性的视角,立足地方的普遍经验和价值来写作的。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汤亚萍教授也对黄玲老师在学校的教学和培养人才的工作作了介绍和评价,认为黄玲既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值得学习和尊敬的老师。

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在昭通的生活,昭通市文联主席吕亚平还充满感情。他说那时因为宋老师、黄老师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他还说昭通作家群的成长跟两位老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真诚希望两位老师能够继续关注家乡的文学创作,为促进昭通乃至整个云南文学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讨会上大家结合两位作者的不同关注点,对作品文本、文本创作的文化生态、文化传承及当下文学界存在的虚浮现象,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蔡雯谈起宋家宏教授对云南省评论家协会的积极促成和对《边疆文学·云南文艺评论》的长期支持,肯定了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潘灵说,每次自己写出作品,总是老宋第一个关注他,评论他,还有很多昭通的作家也是这样,可以说,通过宋家宏的专著,可以看到一个生动的昭通作家群。黄玲长期以来对李乔的研究,是新一代彝族作家向老一辈彝族作家的致敬。而姚霏认为,云南的文艺评论很滞后,可是宋家宏的文化视野却很开阔,他描绘了很精准的云南文学地图。

老作家张永权激情澎湃,即席赋诗,表达了对宋家宏、黄玲这对文学夫妻的鼓励与期待。认为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是这对“文学大鸟”飞翔的天地,愿他们永远比翼齐飞。刘鸿渝回忆起1995年“五省区文艺理论研讨会”在云南召开时的情景说到,宋家宏那时就提出建立省评论家协会的建议,十多年了,这个协会才在云南建立起来。宋家宏是非常敏锐的,理论上也很敏锐,他在那个会上就提出了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个命题的质疑,阐述得很有道理。刘大伟作为出版界人士,他由研讨的作品引申开来,谈到作为文化人应有的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精神。

听了大家的研讨,两位作者充满感激,他们发表了诚挚的感言。

宋家宏教授说,文学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最缺的就是理想。我把文学看成是我精神寄托的家园,除了文学,我们还有什么?这些年,我为文学付出了很多,但文学也给予我非常丰厚的回报,这种回报不是豪宅不是名车,而是我的精神有了寄托!文学让我有理想,有希望,有奋斗的目标!收集在这两本书中的文章是我这些年来写作的主要作品,好文章有,比如研究张爱玲的,林海音的,最近得知《〈城南旧事〉新释》一文被收入了中学语文教材的配套教参,这篇文章已经写作近二十年了,严酷的时间法官证明了它的价值。但这样的文章在集子中并不多,一些文章写得比较平庸,还有一些更平庸的没收进来。今天,一方面,我希望各位前辈、批评家能从“批评”的角度对我们的作品进行评论,我觉得一个批评家如果不能接受别人对你的批评,就不要做评论家好了。另外一方面,我更希望年轻的一代,在座的各位博士、硕士,站在你们的学术高度,以你们新锐的眼光,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严厉的批评,如果能够听到你们这方面的声音,我会为云南文学批评事业的兴旺发达而高兴。

黄玲教授说,今天,我是以诚惶诚恐的心情在聆听大家的评论。我们能够相聚在这里,不仅仅是因为这次研讨会,更重要的是我们怀有对文学共同的热爱,对文学事业共同的忠诚!今天在座各位有的是文学工作组织者,有的是著名作家,有的是出版工作者,有的是编辑,有的从事中文教学和研究,我们都热爱文学,并用不同的方式为文学而奋斗着!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很温暖。昨天我一直担心,天气这么冷,这么多前辈,这么多朋友,为我们的作品研讨要坐一个下午,心里很过意不去。今天起来一看,天气晴朗,太阳出来了,就特别高兴。我觉得文学就像冬天的阳光,在我们人生的路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温暖着我们,让我们能够从四面八方,从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聚集到这里。在此,真诚感谢各位前辈,各位老师,各位朋友,真的非常谢谢你们!

最后,黄尧主席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说:今天大家对两位教授及其作品的评价是中肯的、真诚的。宋家宏教授视野开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并对本土作家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去评论,性格的倔强使他始终保持着独立的批判精神。黄玲的创作和评论都是丰富的,她具有学者型作家的胸怀。这两位作家是云南文学界最给力的作家,又是文学教育的良师,他们的努力堪称范例,我们评论家要向他们学习,对当下的文学作品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

 

附:此次研讨的四部作品是:宋家宏教授的《审美与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丛谈》、《阐释与构建——云南当代文学专论》和黄玲教授的《李乔评传》(修订版)、《四季流云》(中篇小说集)。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两同事: 现在的同事、领导段炳昌;在昭通时的同事、现在的昭通市文联主席吕亚平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老作家张永权、李霁宇,霁宇先生未能有机会发言,是个遗憾。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原省文联副主席老作家刘鸿渝发言,既然忆起我在1995年的五省区文艺理论研讨会上上提交的文章,质疑“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命题,并且说起是我那时就提出建立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事,让我叹服!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永权老师即兴赋诗,表达对我们的期望。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沧浪客姚霏发言,能得到他的赞赏,实属不易。但会务的小细节没安排好,有些对不住他。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潘灵发言,话不多,却很在点子上,他说黄玲的《李乔评传》是一个后辈作家向前辈作家的致敬,很认同。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杨红昆副主席说到了这次研讨会的由来及意义,也说到了在云南搞文学评论的不易。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理论室主任蔡雯发言,在评论家协会以及办《边疆文学·文艺评论》的过程中,我们是相互支持的。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两校师生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年轻人在那热闹的场合,总是没有发言的机会,言犹未尽,在一个晚上,又有了一次小范围的交流。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蔡丽博士很有风采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谢轶群这样的笑容不多,他总是一个战士的模样。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四位常在一起交流的好朋友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郭鹏群总是沉稳、清晰、简洁。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最有才华的两位云大毕业生。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郭芮彤,她也是云大现当代文学的硕士毕业,浪费了几年时光,现在回来了。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李潇云博士的发言充满了感性和诗意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云南师大文理学院的刘永松老师。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学生献花,很些突然,也就有了惊喜。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这样坐在一起开会的机会不多,其他时间我们总是分开来坐。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答谢!

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研讨的四本书,都是今年七月出版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