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宋家宏
宋家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
  • 关注人气:1,1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两本论文集同时出版

(2011-09-18 21:18:40)
标签:

现当代文学

论文

阐释

审美观

出版

书籍

文化

分类: 生存与行走

我的两本论文集同时出版

 

今年七月,我的两本论文集同时出版,这是我这些年来所发表的文章的一部分。一本编为《阐释与建构——云南当代文学专论》,一本编为《审美与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丛谈》。现将书影及两篇后记发表于下。

http://s1/middle/4c249238xad372ebd2a70&690



 

 

时间闪回1982年。

大学毕业后我从京城又回到了并非出生地的滇东北故乡,那里其实四季很分明,但留下的印象却多是寒冷。窗外的杨树上挂着星星点点的枯叶,屋里弥漫着煤烟味,捧一本书,向火而坐。北风呼呼地吹,旷野里一片萧索,重重大山锁住了通往外部世界的路,山的外面还是山。时间长了,磕磕碰碰的事多了,最初的热情慢慢消逝,心也开始变冷。

我在那个学校十二年!读书与写作成为精神的寄托。资料室不大,不少书是我外出进修、开会买回的,调走时深感遗憾,不能把它们带走了。有几篇对我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就是在那里写作并发表的。发表了,也就是敝帚自珍,对你的生存与发展,可能适得其反。

好在有一群热爱文学的朋友。八十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期,在荒原上播种文学,绿满荒原,曾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当你在山外发表了文章,他们会提着酒来,喝得面红耳赤后纵论天下,褒贬文坛,真诚地为你兴奋。那样的环境气氛永不再来!在经历生活中种种坎坷曲折之时,人间的温暖是文学、朋友带来的。http://s2/middle/4c249238x77b8bada59b1&690

之后,我又到了另一个地区,一呆又是六年。那里富裕,却很寂寞。

十八年地处偏远,远离中心城市,给我的学术之旅带上了深深的印痕。尽管调入省城一晃又已经十年,但年轻时候形成的思维方式也许难以改变了。从多年来发表的文章中选一部分编成一个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论文集,种种粗陋和偏狭也就自然地显现出来了。

我想具有更宏阔的视野,写一点宏观的文章,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谓微观才会更有深度,判断才会相对准确,然而我不能。在面对云南文学的时候还好一些,面对全国,我常常感到茫然。多年来形成了在一个有兴趣的点上往下沉的方式,试图掘一口自己的深井。这是我成为“张迷”的一个外部原因。收入本书第一辑的是几篇研究张爱玲的文章,大都写在地处偏远之时。当代文学波涛汹涌,在我的这些文章里不大见得到浪潮的痕迹。但我对目力所见的浪潮与创作的大体情况一直是关注的,对一些我喜欢的作品和现象,有感觉的时候,我会写一些短评,保持一种状态。作为一个地处边地的文学评论的写作者,对评论和自身,也有过解剖和思考。收入本书的第二、三辑的文章就属此类。我一直在追求把评论文章写得更轻松,深入浅出,平淡自然,不做作,不装洋,不以势唬人。在修改《走进荒凉》这部书稿的时候,重读李健吾、鲁迅、伍尔芙等人的评论文章,更坚定的我的这种想法。对话,是最自然的方式,我对它有偏爱。本书第四辑收入的就是几篇对话。现在,我把对话的方式引入了教学,在我主持的“云大评刊”活动中,我的学生们也开始了关于文学的对话。

承蒙杨荣昌不弃,多年来一直关注我的评论,我们是在网上神交几年后才得以见面的,虽然我们隔了代,却一见倾心。我为他阅读的广博和极富才华的思考而深为感佩。于坚要约人写关于我的评论时,我推荐了他。且把这篇文章作为附录收于本书。

首先要感谢的是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尹欣同志,他在文艺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常能提纲挈领,一语中的。与他谈文艺,总会有收获与启示。没有他的大力支持,这些文章还是处于“散见于报刊”的状况,在此向他致以深切的谢意!

云南人民出版社的海惠女士,曾经是我的同事,这本书的出版,她付出了大量心力,在此一并致谢!

 

 

 

我大约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进入云南文学评论领域的,那时,身居冬季就有黑颈鹤光临的滇东北。黑颈鹤不喜繁华而温暖之区,它们总是飞临偏远而苦寒之地,在高原的寒风中翩翩起舞,超凡脱俗,倔傲不逊。我的身边也有一群黑颈鹤一般的写作者,他们高蹈的舞姿吸引了我,一起喝酒,一起高谈阔论,一起办没有公开刊号的报刊,把那些高谈阔论记下来,就成了对他们作品的评论。他们中的一些人今天已经卓然成家,可惜我那些最初的“评论”已经很难找到,大都发表于名不见经传的报刊。

由此,我开始关注云南文学,想看看身边的黑颈鹤们在云南文坛处于什么位置。看了些日子,竟看出种种不满来。于是,写了《超越题材:云南文学摆脱窘困的选择》。文章呈送到省上,却被告之,这文章不好发。也没说什么让我信服的理由。不发就不发吧,我把它发表在我所在的地区刊物上,只有我的朋友们能看到。今天看来,这文章还是有意义的,因此我把它也收入了这个集子。http://s10/middle/4c249238xad375858fdd9&690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也几经迁徙,在一个满是银杏树的校园里停了下来。这个过程中,还是在不断地写关于云南文学的评论,思考云南文学的种种现象。总以为区域文学研究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拓展和深入,云南的区域文学研究对丰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推动云南文学的创作,有重要价值。越到后来,越没有了先前的这一份“严肃的工作”的意味了,种种的无奈无法逃避,想一想这些文章其实也是无足轻重的,多少次萌生挥手告别的念头,之所以未能实行,是一份责任和良心在支撑。我因此写过《做点良心工作》,写云南文学的评论文章,完全出于一个身居云南的评论写作者的良心。不去获求种种世俗的名利之后,获得了一份写作的相对自由。想读谁的作品就读谁的作品,心里怎么想的,大概就能怎么说。对有承受能力,心胸开阔者,多说一点我所感到的不足,没有承受能力,什么都不说也罢。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写的那几行文字对别人的创作能发生多大作用,不会可笑地去当创作的“教师爷”,但也不想做创作的“吹鼓手”,没有义务把文章写得让作家自己满意,说到底,评论是评论者自己的主观感受。

就这样,不紧不慢,竟也积累了三十余万字的关于云南文学的评论文字,如今我从中挑选出二十余万字编为一本云南文学的专题论文集,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广角扫描”,是从宏观上对云南文学的研究,综合起来看,形成了“两个传统三次浪潮四代作家”的总体建构;第二辑“变焦审视”,为具体的作家作品评论,这里只选了所发表的一部分;第三辑“短论聚焦”,针对云南文学中的具体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第四辑“相互映照”,是相关报刊针对云南文学对我的采访答问,由于采访者的精心设计,轻松随意之中有时更具深度。

首先要感谢的是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尹欣同志,他在文艺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常能提纲挈领,一语中的。与他谈文艺,总会有收获与启示。没有他的大力支持,这些文章还是处于“散见于报刊”的状况,在此向他致以深切的谢意!

云南人民出版社的海惠女士,曾经是我的同事,这本书的出版,她付出了大量心力,在此一并致谢!

 

                                               宋家宏

                                            2011·4·11

http://s12/middle/4c249238xad376ff7936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