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永飞的诗

(2008-01-16 19:16:17)
标签:

打工者

杂谈

分类: 文学评论

                        何永飞的诗

    这是心灵里流出来的疼痛,因而它是诗。

    写出这些诗的何永飞是一个“80后”,却是一个打工者,从乡村走进城市,他体会到的是漂泊、坚硬、冰冷、心酸,是年轻的沧桑,他但相信,“只要/ 梦想永远滚烫”,打工能“种出/ 人生的另一道风景/ 以及生命的欢声笑语”。

    他用诗书写自己,写自己的打工一族,写得很“口语”,却有诗意。没有文字游戏,不去象征,也没有什么隐喻,没有故作高深,无需你去猜谜,以为有什么过人的深奥,最后发现浪费了光阴和智力。读一读何永飞的《走进城市》、《出租屋》、《所谓老板》、《心酸的试用期》、《无家可归的鸟》,你会听到他们心底的忧伤,他的心酸也会让你心酸,这些诗只需你去读,无需评论家饶舌解释。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国,什么是诗,早有确定,诗只关乎心灵,与疼痛有关,与大欢乐有关,白话也好,文言也罢,象征隐喻,口语俚俗,要的是诗意。诗的好坏与用什么方法表现没有多少关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诗仍然是许多人心中的一片净土,但是,在不良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诗人被“裸体朗诵者”“求包养者”等冒牌货败坏了名声,还有,读者被那些毫无诗意的什么什么“体”,那些把庸俗当诗意,把无聊当有趣的“探索者”倒了胃口,什么是诗?谁是诗人?在一个古老的诗国成了疑问。读到好诗,你会坚信,在我们这个古老的诗国,诗的生命永存。我读何永飞的诗时,读到了诗意,读到了好诗。
     以下是他的诗,转发于此,共赏析。
 

走进城市

 

我的心战战兢兢

惟恐被人流淹没,从而

回不到租用的巢穴

 

走进城市,就走进了

时光的另一章节

全都是新的,包括

穿上鞋子

 

我带着泥土味的脚步

怎么也走不稳

我不敢到处乱跑

怕被坚硬的水泥路

踩伤,或踩死

 

 

出租屋

 

半个月的汗水,换来

陈旧,暗淡,潮湿

但不敢有一句怨言

怕把城市激怒,从而

无处安身

 

租期一到,房东的脸

就立即晴转阴

锋利的目光,刺得你

浑身疼痛

直到拿钱去安慰

 

夜晚,乡愁滴落

浸湿枕巾

不管,盖多厚的

被子,梦始终

一片冰凉

 

 

噩梦

 

城市的楼群,像野兽

从后面追赶过来

我拼命地逃跑,谁想到

城市的街道

把脚步捆得严严实实的

我只好坐以待毙

 

那伙可恶的东西

没有把我一口吞掉,而是

叫我拿着美丽的谎言

去行刺善良,当然

被我死死地拒绝了

 

它们无望,愤怒得

张牙舞爪,暴跳如累

最后就把我扔进了

滚滚沸腾的油锅里┅┅

我突然惊醒,看见

那幢高楼

正把太阳排出体外

 

 

所谓老板

 

老板,打工者的神

虔诚地顶礼膜拜

惟恐吃不了“鱿鱼”

兜着走

 

手执权利和金钱的鞭子

任着性子乱抽

把打工者最后的尊严

都打翻在地

 

脸上的阴云一旦凸起

就会有一场暴风雨

即将来临,逆来顺受

也许是最好的出路

 

老板,就算无意地

干咳一声,也会

让打工者感觉如地震

永远逃不出惊慌的围困

 

 

心酸的试用期

 

试用期,每个打工者

都要喝下去的一瓶酸醋

尽管让喉咙腐烂

 

试用期,在员工栏里

找不到半点身影

连乡下的一只小蚂蚁都不如

挤尽血汗,却换来

填不饱肚子的薪酬

和冷若寒霜的蔑视

常常躲在暗角,拿着

钱乃身外之物的谎言

安慰那颗自尊的心

 

城里的试用期

比乡下的老鼠洞还多,但是

没有一个洞能抵达梦想

不管做得多么完美,都经不住

老板最后捏造的小小理由

轻轻地一击

 

 

再次失业

 

最不愿听到的消息,还是

砸落下来,无处可逃

但我的心湖一片平静

一切在意料之外,又在

意料之中

 

老板,手执权利棒

谁敢多嘴多舌

就算有几大箩的委屈,也只能

隐藏在心底

这就是打工者的命运

 

走出来,我没有回头

不想丢弃最后的尊严

用一句宽慰的诗歌,擦亮

眼睛和心灵

然后走向未知的明天

 

 

    作者简介:何永飞,男,生于1982年3月,云南鹤庆县人,白族,笔名缘石,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做过建筑民工、广告业务员、超市营业员、代课教师、报社记者等职业,现寄居昆明。此前在《人民日报》《扬子江诗刊》《青年文学家》《散文诗世界》《散文世界》《散文诗》《云南日报》《浙江日报》《山西日报》《春城晚报》等近200家国内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700多篇(首),作品多次被《诗选刊》《读者俱乐部》《哲思》等转载,并入选《2005中国年度散文诗》《多彩的家园》等多种选本和多次获各级奖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