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出视野的小樱桃

淡出视野的小樱桃·大院·6·下城子·穆棱·牡丹江·黑龙江·2010·7·11
东北这边就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水果。好像是沙果,乒乓球大小的都算上大的水果了。
再有值得一说的,刚下来时候也不便宜的是菇娘(N1ao三声)。纯正的东北菇娘很小的,小拇指辣么大小吧。甜甜的,不是辣种甜死了的而是有点甘甜。
更多的不是特意种植的而是路边的地头的野果,比如更小的黑星星。黄豆粒大小。黑龙江横道河子有一家酒厂,专门做果酒的。黑星星就做了黑豆蜜的果酒。
比黑星星大了辣么一丢丢的是小樱桃,比小樱桃大了一丢丢的是灯笼果。灯笼果有点还阳了,前天在绥化的肇东早市上看见了,还不止一家,也不多,一个洗脸盆装着。
灯笼果要靠着墙吃的,只要你咬破了,那股酸水一下子能酸到牙根,全身一激灵。嗯,也就是不怕死的有点二的小女孩才吃的。
小樱桃多多少少好点了,至少比灯笼果不是能酸死。但是绝不能算酸甜,甜酸,都不行,主打还是酸酸的,会有辣么一点点甜丝丝慢慢品出来。
小樱桃并不值钱,甚至不用花钱。东北这边的或者很多厂子里面总有几棵樱桃树的。也没有人管,也不必要管。到时候就满树的红色,你只要下了功夫,花了时间,去一个个揪着。
当然不能使劲儿,也不敢快了,不然就揪破了,碎了。小樱桃,灯笼果,山丁子,山里红。这些很有限的东北的野果也是童年的记忆了。
不用去水果摊的,水果摊都不好意思卖的。只是路边的老奶奶们卖冰棍的小贩开了第二分店,卖这些微不足道。
山丁子要煮熟了,生的涩的不能吃。对了,还有一样是糖稀,山东人叫搅拉糖。一般都是老奶奶自己煮的胡萝卜或者烀地瓜,自己熬的糖稀。
糖稀属于小女孩,插着俩竹子小棍,搅着越来越白,越来越长。嘚瑟大发劲儿了,长长的糖稀就掉在地上了,只是舔了辣么几次的舍不得吃的。小女生哇哇大哭着。
“其实这种东东我就做过,胡萝卜煮到最后,水干了继续煮,慢慢就渗出来糖稀。嗯呐,我们这嘎达都叫糖稀。但是我今天上网搜了糖稀,“亦称“饴糖”。由麦芽中的糖化酶作用于碎米中的淀粉所制成的一种糖。为浅黄色粘稠透明液体。主要成分为麦芽糖、葡萄糖及糊精。味甜柔爽口。广泛用于糖果、糕点制品,亦用于其它工业。中医学上用作缓中、补虚、润肺药,性微温,主治中虚腹痛、肺燥咳嗽等症”。
再搜搅拉糖,“两根小木棍,加一团半透明的地瓜糖和麦芽糖混合熬成的糖稀,搅一搅,拉一拉,又好吃又好玩。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听到卖搅拉糖老太太的一声吆喝,搅拉糖,搅拉糖呐……”。
我看见关于搅拉糖都出自一个地方,就是昌乐。关于糖稀却没有说法。第一次看见小车上立着一个大牌子,写着搅拉糖。看见一只碗被盖着,央求大娘打开,果然就是糖稀。
包括吹糖人,糖画都是糖稀或者搅拉糖的延伸产品。糖稀的最高境界是小女生们绞着绞着就来了一阵风,就要命了,风吹起来糖稀落在头发上,还有灰尘,泥土,于是,就赶紧被老师勒令去洗头,几个小女生一起,一个是无法完成这种艰巨的。
现在糖稀绝迹了,今天的小女孩绝不会玩这种。今天也没有老太太熬了糖稀出来卖了。还好,在山东在昌乐居然看见了我的童年,虽然我从来没碰过搅拉糖或者糖稀。
搅拉糖和马宋饼·天桥·宝都街道·昌乐·潍坊·山东·2016·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