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勺一个贴饼子

(2020-06-21 12:00:41)

一勺一个贴饼子·南顺大街·通辽·内蒙古·2011·5·7

苞米面事先要有一段时间发酵,然后稀释,然后搅拌,其实只是搅着。那只勺子在盆子里来回翻动着,飞翔着。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

只能顺着一个方向,所有的苞米面的粘合被开发出来,凝聚一起。这会儿,巨大的平锅热着的。

勺子不再是搅合的工具而是贴饼子的模具,一勺子出来不多不少,均匀有数。

摊上锅上,先是一堆,不管了,再摊第二个,第三个。先前的就慢慢摊开来,成了饼子的面积大小,不会再继续摊开来了。因为下面被慢慢煎着成型了。

大平锅贴饼子和天津人的贴饽饽熬小鱼的贴饼子不大一样,天津人的贴饽饽尽管也是苞米面,也是大饼子。

天津人的贴饽饽是手抓着抹着,大饼子上有着手指的印痕。纹路一条条可见。饽饽在天津人这里是苞米面大饼子。

陕西人的羊肉泡馍的馍是饼,白面饼,发面饼,干巴饼。而实际上饽饽或者馍更严格说是干粮,应该是馒头。

干粮又很广义了,似乎一切面制品类都能叫做干粮。发糕也是干粮。

讲究的大饼子应该是大碴子磨的苞米面,更多了苞米面的成分而更少了糠麸的糟粕。

比如哈尔滨的酸汤子就必须是大碴子的苞米面发酵的,不然就不会辣么粘粘的,也就做不成酸汤子了。

但是今天似乎不再强调什么营养,今天的人不再缺乏营养,更讲究口味,讲究粗粮,比如要求全麦。黑面包。

据说,早年间驻守边境的苏联大兵就很艰苦,天天啃着比铁块儿还要坚硬的巨大的黑面包列巴。要用铁锯锯开,多么锋利的刀子都没有用的。

听说后来边境很缓和了,两国大兵就常常聚会。苏联大兵就过来喝酒。苏联大兵就趁着没人注意就偷着桌子上的苹果还有什么都往裤兜里塞着。

其实,中国大兵这边早就看见了,装不知道。等着临走了,就拿着葡萄酒说,你们拿着回去喝吧。就故意往有苹果的裤兜里塞着,使劲儿。肿么也塞不进去,能塞进去就见着鬼了。

那苏联大兵脸通红的。就推脱着不要,中国人就说客气啥呀。哈哈,就都大笑着。大兵之间并无仇恨。

通辽的路牌就有了两种文字,蒙古文和中文。绥芬河就是中文和俄文,牡丹江就是朝鲜字和中国字。

超薄筋饼。大概出现的更早,十几年前就有了。看不见机器的样子,做了高高的箱子装着的,只能看见出来的大约一尺宽的薄薄的饼,淡淡的锅巴颜色。

不难吃的。但是赶脚着机器的很难流行,因为我的小时候就有了机器包饺子的,今天却难寻踪迹。

人们越来越要手工,手擀面,手工饺子。土豆丝也要刀切而不是擦床擦的。不然就没有了味道。

据说早年间红墙里领袖们吃的菜都不要切,或者手撕,或者整根的。

日本人讲究生冷,越南人要求清淡。我们似乎越来越追寻原始。原味。白水煮胡子,不必讲究才是讲究。

饿了香。也许不是菜果之类的没有了菜味,而是我们太过于饱食终日。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一勺一个贴饼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