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到厂里参加月度销售例会。
下午三点开会,上午九点半从家出发,原想时间很充裕。结果还没有出市区,在大学路南段车就坏了,好在附近有个修理厂,开进去一直到两点还没有修好。没办法,只好打电话让一个经销商开车送我和分管品牌传播事务的销售公司Z总回厂。
从会议上各个区域经理汇报的情况看,增长形式不容乐观:虽然战略品牌增幅超过两倍多,但其他产品尤其P市以外区域仍然没有形成相对有竞争优势的主打产品,这就对马上到来的三个月淡季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从企业成长角度看,销售收入的增长无非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原产品原区域经销商努力下的增长;二是开发新产品整合新的经销商资源实现汇量式增长;三是以老产品或新产品开发空白区域市场带来的增长。
那么我们目前增长背后的问题在哪里?
一是增长方式偏重于外延式增长,即通过整合更多的经销商资源——就是在各区域用不同的产品不断的招商——实现的总量提升;
二是对老的经销商盘活不够,没有更多的持续给予市场支持,或者支持力度不够;
三是对新产品的期望值高,认为应该在多长时间内实现放量,从而新品上市推广的力度不能在长时间内坚持,总是在一段时间后就收缩投入力度,往往导致新品不温不火;
四是由于内部职能分工形成的协同效率不足,如广宣品和促销品的制作,无法与新品同步,严重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销商的积极性;
五是专业组织职能发育不足,如市场部、品牌部的职能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无法参与到新品研发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从而发挥不出来应有的职能,即还没有向组织驱动转型。
客观来看,在今年宏观经济大势下,我们在前五个月实现目前的增幅还是不错的,但其他高速成长的企业同样实现了持续的高成长——而且是在销售规模基数比我们大很多的前提下实现的。同时这样的增幅距董事会年初下达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那么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为自己目前的成长而感到满足。
所以有两点需要引起领导层的注意:一是外围市场仍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单凭我们的良好意愿就能做好;二是根据地市场在做到目前规模的基础上,增长空间越来越有限,后续要想实现持续增长,就必须进一步精耕细作,改变现有的运营管理思维和模式。
初步确定在明天的大会和之后的一天培训后,召集所有区域经理专门开会探讨两个议题:我们的增长究竟如何实现?已经到来的淡季如何应对?
希望这个专门的研讨会能够有明显的成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