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白酒与宏观经济的周期规律如何体现?
当我们把白酒两个维度下的不同周期与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对比,我们会发现,白酒与宏观经济的周期作用总是在延迟两年左右时间才能体现。而这个延迟的几年,才形成了两个维度下白酒的不同周期。
首先从1988—1996年和1988—1994年交叉分析,这里的不同,就在于同样处于市场放开的初级阶段,但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政策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和银根紧缩、国有企业大范围的体制性改革、流通渠道国有企业的大面积停滞和民营企业的初步崛起等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在白酒行业的体现延迟了两年,从而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期,直到1996年的顶峰。
其次,看1997—2004年和2000—2004年的交叉分析,一个大背景就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而交叉的三年是缓慢下滑期(从801万吨到622万吨),到2000年开始大幅度萎缩至311万吨。既有金融危机的因素,也是渠道业态多元化和消费结构形态变化后白酒行业不适应情况下的无需发展阶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茅台和五粮液在1999年也都面临渠道转型后的艰难)。同时2001年开始实施的从量计征消费税更使行业企业进入了艰难的转型期(当年业内各大上市公司年报均出现利润大幅度下滑)。
最后再看2005年至今的行业高速增长。2001年新消费税实施后行业的转型历经了四年,典型表现就是一线品牌的连年提价和二线企业以产品结构的普遍升级来应对消费税的提高;同时2003年开始的宏观经济连续五年腾飞、消费结构升级、商务消费骤增、国企改革基本完成等宏观因素,又在延迟两年后才在白酒行业得以体现。
从以上对比分析,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断和预测:
第一,白酒行业经历了8年的增长和8年下滑的相同周期,是否可以说2005年开始的再次增长也能持续8年?2007年与1988年、2004年与1984年的产量各基本持平,是否可以推断2015年将再现1996年的产量顶峰?
第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87年美国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再现金融危机。那么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白酒行业的影响究竟如何体现,又将在何时体现?是否还是晚两年的2009年?
这些问题不是我所能回答,只是希望引起行业有识之士的认真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但一个必要的提醒是:对即将到来的2009年,希望近几年高速成长的行业企业能够调低业绩预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