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十天没有写东西了,不知怎么不想动笔。
也是在思考一些问题:名酒的涨价就这样一直进行下去吗,茅台五粮液的涨价到何时是个终点?
一线名酒因涨价而留下的400元以下的空间,对于二线名酒和地方强势品牌而言如何看待,如何占据,如何改变自己的营销模式?
白酒价格从1988年放开以后至今已经20年整,20年来影响白酒行业发展的主导因素究竟有哪些,白酒行业的增长基因在哪里?
白酒品牌到底靠什么赢得消费者,是品牌形象还是客户价值?
我在去年总结的二线强势品牌崛起的五步规律和四种成长模式,今年还又没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今年是奥运年,CPI指数的居高不下对一线白酒和中低档白酒消费又分别有什么样的影响?
几个问题最近一直困扰着我,也是最近一直反复思考的核心。也就是用什么样的规律、拿什么样的模式来主导我们自身的发展?毕竟在目前向二线强势品牌冲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对照行业、对照同行来反思自己,找出明确的方向。不然很有可能在5亿元上下就会止步不前。
薪酬计划确定了,最终对比和参照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目标,薪酬增长略低于任务的增长。但绩效考核有了较大的调整,引入了一些更精细的量化和质化指标,并且对根据地市场和外围市场使用了不同的薪酬和考核办法,以更好的区分两类市场的不同特点和对业务人员在考核指标上的引导作用。
总体来说,我对今年的调整基本还是满意的,毕竟从决策层角度看,领导班子的整体运营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改观——除了在组织架构上还有些不太到位。还是那句话,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步一步来吧。
五天前回到省会,开始着手准备新的机构和缺编销售岗位的招聘,同时又和其他领导一道,商定了省会市场今年的基本运营框架和阶段性安排。在原定计划目标和预算的基础上又适当调高了市场预算,并在战略定位、资源投入、操作模式、渠道策略、产品配置、招商安排、运营阶段、推广预算、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上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计划方案。
在今天回厂参加的领导班子会上,这一方案顺利获得通过。再次说明领导班子成员的观念都在悄然转变,尤其对资源前置和资源聚焦两大区域市场推进原则的认同令人高兴。
虽然省会市场还存在种种可变的不确定因素,存在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但方向既定,因时而变吧。
今天的报纸已经刊登我们的招聘广告,圈内的朋友和我认识的一些朋友也向我推荐了几个人选,这两天集中看看如何。
明天开始,报名学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