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名酒情结

(2007-05-24 10:17:26)
标签:

职业生涯

名酒概念

驰名商标

最近一段时间,连续写了几篇关于名酒的个人感想,也引起了不少争议。为什么?既是有感而发,更是我多年来名酒情结的积淀。

自大学毕业踏入糖酒行业,与名酒打了十二年的交道。从刚入职接受的酒类知识培训,到实际工作中与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全兴、沱牌、郎酒、汾酒、宋河等多个传统名酒厂家多年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感情,我的工作和生活与名酒密不可分。

可以这样讲,名酒融入了我的生命,也成为了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成长历练。

 

1999年春节期间,我参与策划的“相约 99”大型活动,就是把几个名酒厂家集中起来,在省内媒体上系统的宣传和介绍的各大名酒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品牌形象,迄今为止也是行业内唯一的多厂商联手、集中向消费者推广名酒概念的大型活动。

为什么这样做?

我们无法苛求消费者都是专家,都能评判不同酒种的好坏优劣。而现实生活中不同企业的宣传中也提到过名目繁多的奖项,让广大消费者目不暇接,无从选择。所以我们只有主动出击,联合厂家向消费者系统介绍名酒知识,让消费者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名酒。

 

在跳出白酒圈从事咨询顾问的一年间,我也系统的思考过名酒的历程。记得当时行业媒体也曾经讨论过是否再评名酒,我和几个朋友就曾说过:中国名酒是一个历史概念,前五届是一个句号。那是计划经济时期物质产品不丰富、处于卖方市场情况下的历史演绎,获得名酒称号为他们在各省糖酒公司之间的省际调拨量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那时没有市场,名酒评选更多看重的是技术、质量和典型风格。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竞争主体平等竞争、靠自身实力和运营效率提升品牌形象、抢占市场份额的时候,当计划调拨已经逐渐被人淡忘的时候,当“中国驰名商标”这一背书品牌的延展性和共享性远远高于中国名酒单一概念的时候,我们还有再就某个行业另行评选的必要吗?

这些观点,不是对近年来风起云涌的区域强势品牌不认同——我曾认真的总结过十几个区域强势品牌迅速崛起的规律并希望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尽量复制——而是现在没有了当时的历史环境。

我们无法让历史重演,历史也无法假设。

 

历史上的黄袍加身只是过去的耀眼光芒,谁都无法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今天我们唯一要做也必须做的就是在市场的纷争中苦练内功,努力崛起。

谁都不例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