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中国营销传播网去年在论坛板块曾对此有过长期的讨论,引发无数营销人的跟贴。但是我没有看过,今天根据我的个人经验谈谈。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已将近12年,期间有两次就业经历,一是在一家大型省级酒类食品经销商处工作近十年,二是在一家咨询机构主持工作一年,三是自己尝试着做了大半年的独立咨询顾问,然后受邀到现在这家白酒生产企业任职。
应该说,我永远感谢原公司对我的培养和教育,虽然我已离开。2005年我纯粹因个人兴趣参加在济南举办的秋季全国糖酒会,和原公司的同仁碰巧住在同一家酒店。原来的老板很念旧情,专门约上我们几个离开公司的人员聚会。当时我曾说,对于我的个人成长,公司的影响将永远伴随。毕竟这是我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而且把近十年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公司。这种影响来自两方面:一是机会,即公司给了我了解、学习并掌握白酒市场发展变化的机会,让我有机会见证了白酒行业十年来的巨大转型;二是朋友,十年间认识了一大批厂家、经销商同行、媒体和广告界的朋友,这些朋友的存在将是我一生的财富。
回顾我的成长历程,我认为从一个业务员到营销总监的距离,就是你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学习充电、勇于坚持并把握机会的过程。
第一、勇于坚持。
曾经和一个在国内著名保险公司总部工作的老友长谈,他认为一个人在一个行业或一家企业工作五年就够了,但我反驳了他。我说我的感受告诉我,五年可以入行,但五年绝对成不了专家。
为什么这样讲?从那时回顾的话,我说五年前我绝对没有今天对白酒行业有如此深厚的认知。五年前的行业变化趋势我还没有充分把握,但现在已经有媒体称我为白酒营销专家。这就是成长的历程。
当你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你的第一份工作如果能够坚持下去,从适应到逐步认知,再到相对把握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五年的时间基本可以完成。
但这时又是你的职业理念基本成熟的时期,可能会彷徨、犹豫、动摇,因为你看到了外界的诱惑,看到同学朋友因为抓住某一个机会而迅速成长或赚钱的经历。但你如果贸然踏入一个全新的行业,可以说等于从零开始,又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的观点是:五年可以变单位,但不要变行业。只要你对这个行业有兴趣,就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一步步获得更大的职场空间。
第二、不断充电。
其实这句话可以用老话来解释,就是“低头拉车,抬头看路”。
所谓低头拉车,就是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尽职尽责的完成主管交给你的任务。要记住,没有一个主管不喜欢踏实肯干的员工。
所谓抬头看路,就是在踏实工作的同时要不断学习,从同仁身上学工作态度,学工作经验;从主管身上学管理能力,学领导技巧;从行业媒体学案例分析,学行业变化;从专业媒体学最新理念,学宏观经济;从身边朋友学职场技巧,学为人处事。这就是不断完善自我、加压充电的过程。同时还要善于总结回顾,尽量将自己成功的失败的经历写下来,并不断分析原因,找出规律。如果能在专业媒体或行业媒体发表的话更好。
十一年来回顾我身边曾经的同仁、朋友或同学,有的独立创业,有的身居高管,当然也有原地踏步者不乏其人。
所以感慨万千。
第三、把握机会。
这是个很敏感的又很不好琢磨的问题。什么叫把握机会?
我认为机会源于两方面,一是自己努力创造的,一是被动获取的。自己创造的好说,只要有成长的机会和空间,获取就是了。关键是别人给予而你被动获取的机会不好把握。
为什么?这种机会又分很多情况。如自己家人亲友或最好的朋友创业邀请,如别人牵线介绍的工作机会,如主管离职并邀你同赴新企业任职,如偶然获取的创业或加盟机会,等等。
对这种机会的分析和把握最为关键,因为可能导致你的职业经历发生重大的变化。一是机会的成长空间有多大,是短线还是长线;二是自己有没有兴趣做,有没有信心做。
六年前我也曾动摇过,那是一个朋友加盟一家国产手机企业,邀请我同去,待遇和职位要比我当时的好很多。但我认真分析后感觉从食品行业到消费电子行业跨度太大,我需要从头开始。不像我的朋友本身就在电子行业。最终我拒绝了这个邀请,虽然他现在在个人财富方面要比我强的多,但我不后悔,因为这个机会不属于我。
三年前也曾有一家食品企业邀请加盟,并出任营销副总。最终考虑再三,我只是以咨询顾问身份对他们进行指导,并协助他们制定了三年发展战略,现在看来发展的还不错。我也很欣慰,没有白拿他们的顾问费。
两年前我到一家咨询公司任职,是想了解一下咨询公司的运作规则和流程,从而为自己创办咨询公司打下基础。
几个月前同意到B酒业任职,虽是被动获得的机会,但我热情高涨,因为这家企业有增长的潜力和基础,这个平台有利于我的个人成长。
当然还有一些必须注意的成长规则,如选对行业,选对公司,选对领导,如运用一些技巧让你的成绩被上司看到等等,但大的原则就是这样。
成长定律:勇于坚持,不断充电,把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