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市蜃楼蜃景高速公路路面镜面反射折射热浪轱辘跟斗汽车 |
分类: 影像日记 |
上周途经福建省的高速公路,屡次看到高速公路上的“蜃景”,抓拍下来,权当记录。另外,这是使用佳能G9拍摄的长焦,基本上距离都在500米至1000米开外。
1.在公路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远处的路面上似乎有水,还有汽车的倒影:
2.随着距离越来越近,这些水迹就越来越少了:
3.逐渐缩小了距离,这些水的痕迹就消失了:
4.这是什么现象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海市蜃楼”的一种:
5.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马路蜃景”即马路上的海市蜃楼:
6.所谓的“蜃景”,就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7.是一种典型的光学幻景:
8.但是有研究者认为说这是一种镜面反射:
9.无论如何,属于物理学上的一种光学现象就是了:
10.在平静无风的海面、湖面或沙漠上,如果看到远处的天空中耸立起亭台楼阁、城郭古堡,或者其他物体的幻影,虚无缥缈,变幻莫测,宛如仙境,那就是海市蜃楼了,但是能看到的人真是不多吔:
11.朋友们有空途经高速公路,又是烈日当空的话,注意你的正前方大约500米-1000米的路面,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马路蜃景现象,尽管这种现象稍纵即逝,不过也会觉得挺奇妙的:
本图文发表以后,引起了读者的讨论,为了对读者负责,我再次搜索了相关的资料,将工业百科全书的资料照登如下,供大家参考:
蜃景和海市蜃楼
开放分类:自然现象、物理学、光学、气象学
“蜃景”的成因
“蜃景”是大气中的一种奇特的光现象,夏天在平静无风的海面上、在沙漠里、在炎热的柏油马路上等地方有时即能看到美丽迷人的“蜃景”;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它的形成原因。
1.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在折射率连续减小的不均匀介质中光的传播不是沿直线而是沿曲线进行的,当光从介质的折射率较大的部分向折射率较小的部分传播且发生全反射时,光的传播将不以折线的形式而以图1的曲线进行。
2.“上现蜃楼”(即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夏天的傍晚在平静无风的海面上,向远方望去有时能看到山峰、船舶、楼台、亭阁、集市、庙宇等出现在远方的空中,这就是“上现蜃楼”;因为夏天天气炎热,被暴晒了一天的空气温度很高而海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那么从海面向上的一定高度内,海面附近的空气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越向上气温越高空气密度较小即较稀薄,故空气的折射率就形成下层大而上层小的连续变化;远处的山峰、船舶、楼台等发出的光线从(折射率较大)密度大的空气连续不断地传播到密度小的上层空气,由于不断被折射而使光线越来越偏离法线,故进入到上层空气的光线的入射角不断增大,以至发生全反射而形成沿图2示曲线传播的光路;当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时,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感觉到远方的山峰、船舶、楼台、树木等景物悬在空中,这就是“上现蜃楼”。如人们比较熟悉的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县的“蓬莱仙岛”很大程度上是看到海峡对岸大连市的局部影像。
3.“下现蜃楼”(即沙漠蜃景)的形成原因:夏日的正午烈日当头,沙漠表面被晒得非常热使其温度很快上升,由于沙漠地表处温度很高故下层空气密度小而上层空气密度逐渐增大,那么从沙漠地面向上空气的折射率则从小到大连续变化,故从远处物体或蓝色天空斜射向地面的光线,进入折射率逐渐减小的热空气层被折射后,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折射角与入射角均逐渐增大,使传播方向总要向上偏一些,而且入射光线可能在沙漠地面附近发生全反射;由于人眼不能看到光线的曲折而是按直线追溯射入眼中的光线射来的方向看到物体的,所以人看到这些光线好像是由他的前方射来的,于是人们就看到前方远处物体的倒影或者感觉到前方的沙漠中出现了一片蔚蓝发光的湖面(由于被太阳晒热的沙漠表面的空气不断地向上流动、晃动,也由于空气在折射率的变化,故他还会感觉到这蔚蓝的湖面晃动不止而真像波浪起伏那样);但由于上面所形成的是远处物体或蓝色天空的倒立虚像,在沙漠中实际是没有的;故人们看到前方的物体或水源但向前奔去却总是可望而不可即。如图3示这就是“下现蜃楼”形成光路。这种情况在城市里也可看到,夏天烈日照耀在柏油路面上,坐在车内的人会发现前方被晒热的路面显得格外明亮光滑,似有一潭清水或被水淋过一样,但实际上路面是非常干燥的。
最新更新:
趣味拍摄:
笑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