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常语言视角与政治人类学传统和民族志写作

(2023-02-05 10:40:27)

日常语言视角与政治人类学传统和民族志写作

原创 北京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  2022-12-23 08:00
收录于合集#北京大学学报29个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Oh45JPmicd5Mhng3UNE4Ru7SUBQmnL80FnIOBoDbiczyCiatficHlwf0iaskK4bCjR14fBRoWWHF0697D9YHEPh3ibMw/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作者简介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2ZP4F2NfPVyiae8jF2wYXZtg7ePeYSNZm1GBbvzQJnNh0NEwfWicMib4gjTq1jKBhj2GdWAg6BQcQfOXzcRr7tZT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朱晓阳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



本文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 6期,引用 / 转发等请据原文并注明出处。

参考注释请参见原文。




日常语言视角与政治

人类学传统和民族志写作





摘  要:从日常语言视角实在论进路,或可回顾政治人类学最近百年的一些流派或范式。中国人类学的日常语言视角实在论传统,实自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学中国化”主张开始。虽然在同一语境中的“本土化”争论是“无意义”的问题,但对“社会学”同义词意涵的比较性(即拓展性)描述却是当下社会学和人类学的重要工作。此外,在同一语境中,用来把握现实的概念却有是否更切近现实之差别。费孝通的成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


关键词:日常语言视角;本体论转向;社会学本土化





阅 读 导 引


一、引言

二、政治人类学传统进路与日常语言视角

三、中国人类学的日常语言视角传统

四、费孝通的行文




一、引 言

在最近人类学领域出现的“本体论转向”思潮中,有一种主张认为:为强调本体相对主义视角,同时也是强调说话者视角,应当将格尔茨的一句名言——“民族志在抒写巫术的部分,不需要像巫师写的一样”——反过来说,即“可以用巫师的语言来写关于巫术的民族志”。笔者在发挥这种论说时,采用南美视角论(perspectivism)人类学喜用的逆反结构主义表达方式称:写出“能指”的民族志。所谓用能指写民族志,即是将地方说话或述说等看作“视角”的内在部分,即转向“日常语言视角实在论”。

何为“日常语言视角(实在论)人类学”?笔者在同一文中做过如下定义:如对地势为核心概念的人类学本体论下定义,可以将之称为日常语言视角实在论。它在关于“实在”的看法上与实在论语言哲学一致,但也有一些差别。不同之处在于,日常语言视角实在论在认可语言之间有翻译可能的“彻底解释”前提下,将不同语言的述说视为他者性的生活形式或“视角”。

强调文化(语言)之间可互相理解/翻译,意在消除反思人类学的“表征危机论”;主张不同语言述说视角有差异,则导向实在/本体相对论。因此,以政治人类学中的“地势”论说为例,作为日常语言,“地势”虽然与topography(地志学)或morphology(形态学)之间可被互相翻译,但它是指向一种汉语述说视角下的“实在”。

以上定义浓缩了笔者对人类学政治研究的前人成果的梳理及选择,也包含了对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传统的承继。在以下部分,本文首先将对这些相关文献做一些置评。本文并非全面回顾过去一个世纪这个领域的流派或范式,而是“刻意”偏颇,即仅仅讨论它们与日常语言视角实在论政治之间相关的部分。其次,本文将讨论中国人类学的日常语言视角实在论传统。这一传统自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学中国化”主张开始。本文最后以费孝通的行文作为日常语言视角实在论的一个范例。

二、 政治人类学传统进路与日常语言视角

本节将评述的相关流派或进路首先包括:结构功能论的社会形态学、英国人类学家李区(Leach)基于结构主义的上缅甸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以上这些都是从结构—系统角度讨论政治的范式。本节其次将评说强调能动性和过程的法律人类学争论,以及试图以文化表征阐释超越争论的格尔兹式人类学。此外还有两种与政治人类学有关的当代进路,分别是栖居视角和福柯的真话本体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