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愿、行,三种要件必须具足

(2022-10-24 11:23:07)
分类: 弘法讲义


 信、愿、行,三种要件必须具足


“上品上生者”,佛先讲了一个大概的要求,就是能够往生西方的人都是什么身份的人,先讲了一个大概的要求,是这样说的,“若有众生”,身份都是众生,就是所有的人都会有这种缘,可是你干了什么,那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到中品的时候讲到持戒的时候,都已经看出来了,到了中品就是在家人。因为从那个戒条上看出来了,下面讲。“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还是发愿。发愿之前,这个信,信字当头,这个是毫无疑问的。说信字当头,发愿,这个都是必要条件,已经讲到了。

接下来做什么,就是信、愿、行,三种要件必须具足,“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就能够往生西方。“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这是一个总的要求。一者是至诚心,是真诚的,不是虚假的,修行不是做给谁看,这个一定要知道。第二是深心,深心是什么意思?深信切愿,就是不但诚、还得切、还得深。第三是回向发愿心,你信了、你诚了,干啥?我愿往生西方。

 

所以在这里,题目就给大家一个消息,就是在这里也可以发愿往生上品上生,这个我们都会说,我走了以后上品上生,是在发愿的前提上去行持,对应上品上生的那些功德,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

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这还是个列举。如果你仅仅认为不杀生,其它都不要求了,那就错了。“具诸戒行”,这里面他分三类,“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这个我们可以结合以前的讲稿,它属于十善业道法,三乘共道的基础十善业道法。十善业道法第一就是不杀生,这个讲到过,在济南讲到过,我们有这个讲稿,已经形成视频了,网上能搜到。

十善业道法这是三乘共道。三乘共道就是无论你是修什么法的,这是基础。就相当于说我们是住楼房的,有人住三层楼,有人住五层楼,有人住十层楼,三层楼的,爬到三层他到家了,十善业道。那个五层楼的也得经过三层楼上五层,十层的也得经过三层再上十层,三乘共道是这个意思。

“一是慈心不杀,具诸戒行”,它相对应的是十善业道,相对的是比较不发心的那一类。

第二是“读诵大乘方等经典”。大乘方等经典属于大乘教法。有的人念乘cheng,念sheng才正确。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方等也就是大乘,读诵大乘方等经典相当于修持大乘法,修持大乘法的人对应着他就是一个大乘行者。刚才我们讲到了,他是一个大乘行者的标志是什么?发了菩提心的人。所以佛教的经典,无论你怎么讲,无论哪部经,他都是相互联系的。能够读诵大乘经典的人,他就是行持大乘道的人,行持大乘道的人往往是大乘的行者。大乘的行者是发了菩提心的人,那么和刚才我们念的前几段都相似了,都有对应了。第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这是第二类人了。

第三类人是“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具此功德,修行六念,这也是经典上的词。“六念”,哪“六念”呢?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这是六念,这是第三种人,具足六念。这个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是意念的意思,不仅仅是口称,比方说布施吧,“施”是布施的意思,不仅仅是叫你念布施,布施布施,是心里想着布施,有缘要去做布施的功德,行布施的功德。念佛,这个应该以后再讲。念佛我们现在都认为是口称名号叫作念佛,真正地念佛是什么?心和佛不离,心和佛的功德不离,和佛的智慧不离,你的心和佛的行持和愿力不离,这才是真实地念佛。口称名号不是佛教传统说的念佛,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口称名号是真实地念佛,真实地念佛是心和佛相应,这个在下面就有所体现了,这个是有根据的。

当然,我们现在念佛的方法仅限于阿弥陀佛,口称名号,这也是念佛的一种,但仅仅是一种,念佛念法念僧,就是以佛法僧三宝为基础,这是皈依的基础。你一切的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都是以三宝为依的。如果没有三宝的依靠和基石,你一切的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都不能开显,都是没有基础的。所以你六念当中念佛法僧三宝这个很好理解,佛法僧三宝这是主体。那么他告诉我们什么呢?是法。什么法?佛是讲法的,僧是修法的,法是主要的。


摘仁清法师《念佛你登几品莲》

更多请搜“仁清法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