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0101 香港日记】18岁旧照,听书,有朋远方来等等

(2018-01-02 15:11:01)
分类: 香港生活录


2018年的第一天。多云。空气质量似乎不佳,淡淡的雾霾。


昨晚是新年夜,我们没去看烟花,也没去各大商场凑热闹。在家里听完The Silk Road: A New History of the World(《丝绸之路:一部全新世界史》)。


这本24小时的有声书,我断断续续听了两个月还没结束。不想拖到下一年,这阵子加班加点,总算赶在2017年最后一天听完了。


这是一部2015年在西方畅销的历史书,从中亚丝绸之路的角度叙述几千年世界史。作为丝绸之路最东端的中国,出现在叙述里竟没超过一百字。中华民族在世界史里,一直是个自给自足的独立存在。


新年夜,心一申请晚睡,只为到12点喊一声新年快乐。我喝了啤酒,微醺醺地照常睡觉。年龄大了,最怕熬夜。熬一次夜,几天都补不回来。


今天,是2018年第一天。作为中年人,每个新年,只会带来心惊,心生不甘。朋友圈里在晒18岁的照片。我也找到一张照片,是当年班级元旦晚会后所拍。半年后的高考压在心头,难得能开怀一笑。


脖子上缠着皱纹纸彩带。那个年代的班级元旦晚会上,教室里的长管日光灯,总缠着五彩的皱纹纸。中午开始布置教室,课桌上搭着凳子,爬上去缠彩带,喜庆、激动,给繁重课业下的灰暗中学生活,带来仅有的一抹亮色。


20180101 <wbr>香港日记】18岁旧照,听书,有朋远方来等等


上午。继续听书。在audible上新买了一本书,史景迁的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此书中文版译作《追寻现代中国》,其实应译为类似《中国近代四百年史》。中文一提及“现代”,总觉得是不久以前。但此书叙述的中国历史,是从1600年到1912年,和中文语意里的“现代”,相距甚远。此前读过史景迁关于张岱的书,惊叹这位汉学家对中国晚明生活的熟悉。


近来精力不济,听书多于看书。不过也好,顺便提升一点听力。我听英语,不能像心一那样自如,可以边玩边听书。我得带上耳机,凝神,全力以赴。听着听着还经常走神,需要倒过去再听一遍。


下午,有朋自远方来。我们在英国时的朋友Taoshuang,来香港到我们家玩。我们在伦敦举目无亲的时候,作为英国通的Taoshang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


依然记得当年。我带着两岁多的心一在商场里玩,一位带着儿子的中国女子听见我们说普通话,问,你们从哪里来啊?我说,武汉。Taoshuang说,哦,我是哈尔滨人。Taoshuang又问,你们来多久了?我说,才一个多月。


Taoshuang说,是吗?明天来我们家吃饭吧。我作中国菜给你们吃。面对这么不设防的信任,我们和热心快肠的Taoshang结识了。在英国的生活不再两眼一抹黑,开始有声有色。


心一再次见到儿时的玩伴Eric。Eric已经是个大男孩了,说着吞音明显的英语,带着浓重的伦敦腔。Taoshuang已经搬离伦敦,去北部风光秀丽的一个小镇。在那里,Eric所上的小学,小朋友的二外居然规定必须是中文。


心一现在的学校,可以选择三外西班牙语(中文是二外)。心一每周有三次西班牙语课,中文却只有两次。心一很喜欢西班牙语。没想到在英国,中文如此受重视。我们于是趁热打铁,鼓励心一认真学习中文。


Taoshuang说,我们住的那个区,现在已经有很多大陆人了,生活日趋方便。我们常去的那家香港人中餐馆,已转手给一个大陆人,改成川菜馆了。当年,我们属于那里较早的早期内地移民。现在,商场里听到普通话已是见怪不怪。


新年第一天,几个人围坐着叙旧。谈到熟悉的场景,仿佛身处当年,红砖墙的房子,如茵的草坪,总有英国凛冽的风,从耳畔掠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