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喧嚣的时代里,为什么要静下来读点文学?

(2016-05-19 13:22:12)
分类: 读书


昨天,拜读到唐晓敏教授在我朋友圈里的一则评论。
唐老师是中国文学博士,原北二外教授、国际传播学院院长,语文教育专家。


 


唐教授说,“我感觉,现在的一些学生不仅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更缺乏同情心,缺乏“感情移入”能力,即缺乏一种能够进入他人的内心去感受世界的能力。“感情移入”能力与文学阅读有很大的关系,文学是培养这一能力的重要途径。”


唐老师这番话,深得我心。这种“感情移入”,“移情”,在我们英语文学理论里称作empathy。


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说过这么一句话,


“If we had a keen vision and feeling of all ordinary human life, it would be like hearing the grass grow and the squirrel's heart beat, and we should die of that roar which lies on the other side of silence.”


大致意思是,如果我们对日常琐事,体味深刻而敏锐,能听到小草的生长,松鼠的心跳;那么,平静下面的喧嚣,会震耳欲聋,置我们于死地。


就像鲁迅,敏锐清醒的人,总是疼痛的。我把艾略特的这句话引申一下,想象她身处现代社会,坐在一节高峰期的地铁车厢,面对一张张平静、麻木的面庞,却听到了他们心里的怨怼、挣扎与嘶吼。艾略特一定心碎而亡。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接触到生活中你永远也无法走近的人,流浪汉、吸毒者、高官、英雄、疯子。文学是虚构的真实。读的文学作品越多,也意味着阅人无数,增加情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回想起来,我做管理的那几年,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深深得益于多年的文学阅读,我能大致猜透、读懂他人的心理动态,对他人行为予以包容和理解,接受境遇的起伏。


读小说,还可提供一个自我反省的镜子。读多了,你的兴趣爱好会慢慢汇集在一个点上,开始读同类型的书。读书,变成读自己。小说作品中的人物,会有你自己的影子,供自己去剖析、警醒。有一段时间,我读索尔贝娄的作品,大多是些迷茫、混沌、焦躁的大学知识分子。我看到了隐秘的自己。


这些年来,尽管我经典书籍没读过几本,杂七杂八的文史类闲书倒读了不少。深受文学”移情“的影响,对一些社会不公,以及弱势群体总报以深切的关注和同情。这就是当局所害怕的”书读得越多越反动“吧。


第二点,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读文学能让人的心平静下来。心静,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奢侈品。比LV、爱马仕、兰博基尼更为昂贵,钱都买不来。


我自己总在号召大家读书,可新媒体铺天盖地,无孔不入,也被微信占据了大量时间,这两年读书甚少。尽管海量的信息,能拓宽视野,但无法让人去做系统的、深度的思考。


要静下来,先读点小说再说。这些天,我在读原版的《走出非洲》。作者是丹麦人,英文文笔却格外优雅。这本散文体小说,节奏较为缓慢。我年轻时读不下去,弃之一边。现在再读,能够体味其中真味了。作者对当地土著人的描写,感人至深。细节的驾驭能力,叹为观止。


开头第一句,就让人静了下来。仿佛电影里苍苍老妇的声音,缓缓响起,I have a farm in Africa。“我在非洲有个农场。。。”。读者的心,也被乡愁席卷而去。


https://mmbiz.qlogo.cn/mmbiz/5mN9ugpNOYq9zjwXvJUW0eibUibe2rjE8ojibs1hAWEOPNXeEYBiavvY4397qcI9F6X5KXgibHkPjnrBrPdelfBNKBw/0?wx_fmt=jpeg


在英国和香港的图书馆,我见到很多老年人借小说。老夫妇,人手几本,相依相携而去。这是纸质书环境下受过人文教育的一代。在小区外的一个公园里,我每天看到一位老妇,捧着一本书阅读。时光缓缓流过,这样的场面给人以温暖。



第三点,文学阅读提升表达能力


文学是经过提炼的文字。大量阅读文学,能提高表达能力(至少是书面表达能力)。口语表达需要一点天赋和训练。


表达能力是人类重要的生活和职场技能。2013到2014,在北京参与办大学的那一年,我曾经提出,把大学语文和大学英语两门课,改为“读书与表达”课。不用教材,就一本本地读书,然后讨论(大学授课,本该如此,我不过是回归常识而已)。如果学生英语口语跟不上,读英文书,用中文进行讨论也可以。毕竟中文表达能力,对于每个人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说文学无用,在这一点上,则是文学除了增强审美能力、涤荡心灵这种长远的功用以外,最切近的功效了。


第四点,文学阅读是深度阅读的起点。


这是我自己的阅读进阶过程。先读大量的小说(诗歌和戏剧读得不多),养成基本的文学品味。慢慢过渡到有历史背景的文学作品,和人物传记,然后进入读书第二阶段 ---- 历史。我自己设计的读书阶梯里,第三阶段是哲学和社会学。这一阶段,我迄今未能迈入。


一定得读点哲学。由文学、历史得到智慧,再就需要方法论的指引了。我多年来不读哲学,导致思辨能力低下,写起文章来文字涣漫不堪。


我不读哲学,很大的原因,是我有文笔洁癖。西方哲学书籍的中译本,佶屈聱牙,不忍卒读。读英文版,我又读不进去。深度思考,需要母语。


好在我现居香港,港台版的哲学书、以及哲学原著中译本,大多文字典雅,颇可一读。静下心来读,定有进益。


回到文学阅读。按我自己划分的这三个读书层级,文学--历史--哲学,文学阅读是人文思想启蒙的底线。理工科的人,不读文史哲,将不过是个匠人而已。跨过文学这一关,我们才能成为文明社会的一分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离文明社会还很遥远。







敬请关注:

个人微信:     davidli1973

微信公共号:  李杜的双语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