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专业不对口:钱锺书不看好许国璋(续)
(2012-02-18 10:19: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 |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钱钟书为何不看好许国璋》,里面列出几条推测,一是年轻,二是未留洋等等,没有最终结论。
不承想,蒙另一位当事人索天章教授的女儿给我留言,让人茅塞顿开。钱钟书给吴宓提建议,反对索天章和许国璋参与编辑《字典》,是因为两人的研究方向,均为文学。在严谨的钱锺书眼里,学术领域,学有专攻,隔行如隔山。
这一点,显而易见。我也曾在英语系里做过后生晚辈,知道文学与语言学各自在高处的分野,写文章时居然未曾考虑到,实属不该。幸亏,我还算了解索天章教授的卓然成就,不然,这轻率涂鸦之作,真是有损先生声名。
复旦外文系当初参与《字典》校订的七人里,全增嘏,是系主任,虽是哈佛大学哲学出身,但西学国学功底深厚,德高望重,想必钱锺书不会以专业不对口而拒之;李振麟,与索天章是清华同学,专攻语言学,后为语言学大家;杨岂深,在进入复旦之前,久任编译馆编译,以及语言类杂志编辑;张其春,当时专业不详。但我知道1963年商务印书馆出的《简明英汉词典》(张其春等编),是中国所出的最好的词典之一,和葛传槼,以及陆谷孙后来的词典其齐名。
另外一位是朱复教授,1956年调往解放军外语学院,其专业不详;因此,七人中,大略只有索天章和许国璋,专门从事英国文学研究。顺便说一下。索天章教授建国后,也调往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由于军事院校政治气氛浓厚等等原因,许多人才籍籍无名。幸好八十年代后,索天章先生多有莎士比亚戏剧著述,惠及我等晚学,不然,才华就此湮没。
回到当年的《字典》校订工作。由此看来,钱锺书当年就事论事,仅从专业方向作出判断,为吴宓提出建议,正是民国时期学术风气使然。
附:索天章先生女公子博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u/178439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