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姣案中舆情的诡异转变
(2009-05-29 20:33:47)
标签:
杂谈 |
邓玉姣案越来越诡异了。在部分外地记者被迫准备准备离去,在外地记者遭到当地镇政府干部围殴时,一度噤声的湖北媒体纷纷又恢复了自己的声场。舆情的诡异转变,耐人寻味。
以湖北最强势的媒体楚天都市报为例,或许能看出一些端倪。
自5月12始,该报介入事件的报道,并发出了先后矛盾的报道,作者一直是特约记者。比如第一次报道巴东县通报中说,邓贵大是两次把邓玉姣按倒在沙发上,随后便成了推倒,为什么变化如此大,没有解释。
我来肤浅地分析一下:说按倒,是巴东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及作风整顿大会上说的。说推倒,是警方随后对媒体说的。大家应该能明白,内外有别,内松外紧,这是一些地方政府惯用的思路。
此时的楚天都市报,依然是值得尊重的,里面的异同大家可以去理会。
5月19日,该报荆楚新闻版刊发此阶段的最后一篇报道,作者仍然为两名特约记者。此稿中,邓玉姣之母向记者控诉,“那些人不是人”。当日稿件,头版导读都没有。
5月20日开始,当此事件已然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焦点时,湖北媒体突然失声了。自然,其中包含楚天都市报。外地媒体相继报道,律师夏霖等会见邓玉姣后抱头痛哭,称邓玉姣可能遭到强暴。此后,各种质疑的报道层出不穷。此时,湖北媒体基本退出了该报道。
5月27日,有媒体的朋友说,外地媒体相继被迫离开,派到巴东采访的记者被迫撤离。就在外地媒体被迫撤离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湖北媒体纷纷恢复了自己的声场。楚天都市报的特约记者们休息了,该报派出了首席记者。
这是不可思议的。一般一个新闻事件发展到外地媒体都被迫不得报道了,本地媒体自然也是不可能继续报道的。这一次却十分反常,外地媒体失声了,原来失声的本地媒体却开始重新投入了报道。
仔细对比,能发现恢复声场的湖北媒体与最初的报道口径,大相径庭,家属的态度突然变了。
最诡异的是5月28日楚天都市报的报道。一直在声讨邓贵大的家属,在邓玉姣被变更强制措施为监视居住后,突然态度完全转变,说律师不讲职业道德,说完全信任政府。这一天,一个自称邓玉姣爷爷的人出现在楚天都市报的报道中。
在楚天都市报的报道中,这个人懂法律、晓医学,还懂“人道主义”。尽管楚天都市报此前的报道里没有出现过这个人,但是当日报道并未介绍“爷爷”的身份。
看看报道里相关文字表述吧:
邓正兰称,案发后,由于警方在案发现场提取了邓玉娇治疗抑郁症的药品,是家属方提出要将邓玉娇送恩施州优抚医院观察和鉴定。邓正兰表示,“警方当时答应了家属的请求,也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关心”。
邓正兰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解除委托合同主要是因为:两个律师没有按照委托人的授权,在他们的职责范围内调查、搜集邓玉娇无罪、罪轻或免予刑事处罚的证据;而是虚构事实,把简单的案情复杂化了。邓正兰表示,去看守所探望时邓玉娇并未反映被强奸的情况,律师无根据的说法,没有恪守律师的职业道德。
“变更强制措施有利于邓玉娇缓和心态,治疗疾病”,邓正兰昨日还特别向记者介绍了邓玉娇变更强制措施后的情况。
看看,这老人真是什么都懂。可是,第一次出现在楚天都市报报道里的老人,是个啥身份呢,说话怎么如此像一个当地基层的政府干部呢,不仅立场像,连语气都像。
说诡异,就是因为别的媒体不让报道了,本地失声的媒体突然开窍了,而且报道的内容那么的与政府态度一致,不能不让人心生疑窦。版面安排上,也开始导读,5月29日的报道甚至直接全文发在头版了,画面里邓玉姣正和母亲吃饭,一幅和谐景象。
外地媒体采访被打,本地媒体采访如此的容易,还都是家属中的核心人物。当然,这里完全可以理解为湖北媒体的业务水平高出外地很多,至少是比挨打的新京报和南方人物周刊高很多。
政府的态度变了,强制措施变成了监视居住,家属的态度也变了,开始相信政府,新律师也态度鲜明“对故意杀人罪有异议”。这三者的态度结合在一起,相信大家对于案件接下来的发展,不难判断了,八成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和谐,也就这么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