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但愿记者从政后莫上演宋江剿方腊

(2009-05-21 11:27:41)
标签:

杂谈

注:未经本人许可,严禁转载。

 

但愿记者从政后莫上演宋江剿方腊

 

5月13日,云南省委组织部在省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省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公告显示,中国青年报社驻云南记者站站长(正处级)殷红,拟任云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副厅级)。 

 

殷红从1997年开始,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昆明:以注射方式执行死刑》、《测谎仪震慑中国罪犯》、《烟王褚时健为何没被判死刑》等报道。在此基础上,1999年1月19日,他又在中青报《冰点》栏目中推出重头报道:《司法公正:神圣的天平》。

 

据媒体报道,云南省委组织部对殷红的评价是“长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采写了‘孟连事件’系列报道和《外逃高官胡星归案记》等稿件,社会各界反响较好”。

 

记者从政,在云南先前已有两例。殷红成为继王志、伍皓之后,云南省半年来记者从政第三人。可见,云南省委组织部对于启用人才,眼光还是别具一格的。

 

从已经公开的信息里看到,这三人都属于在体制内但与体制偶有分歧又对地方有相当影响的。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三人供职的媒体,都属体制内的“喉舌”媒体。倘若市民报记者也能被体制接受从政,则可能会更吹起一些新风。这一点,在西方国家并不鲜见。

 

伍皓入政后,发起推动了网民参与调查躲猫猫事件,且不论结局如何,但这一事件,无疑是记者从政后希望政府更加开放信息的一个信号。从这个角度看,记者从政,因其过去的思维和立场惯性,很有可能会促进政府更加重视民意。但政府给他们多大的空间,还有待时间检验。

 

让人有些担心的是,云南相继把一些在云南曾有相当作为的记者纳入麾下,会不会有变相招安的意思。

 

有报道说,除记者身份外,殷红还是云南省政协委员,曾提交《应该毫无保留地公布被问责官员的具体违规信息》提案。可见,殷红是个有公民意识和强烈媒体责任感的同行。这个一个记者从政了,还能保持原来的立场吗?

 

我这么担心,是有亲身经历的。在新闻行业里干了快8个年头了,不长不短,认识一些同行,也有从政的,虽然官阶不高,但是变化很大。

 

比如最近认识的一位,原是一家中央媒体驻某省记者站的记者,后来到了当地宣传部门工作。最近接触了一次,对付记者远比那些宣传部的官员“凶”。

 

因当地政府只允许部分当地媒体采访,我只好冒充当地媒体,但是这位老兄出身媒体,自然懂行,开始盘问我是哪个部门的、部门主任是谁?因为更懂新闻运作和熟悉这个行业,对于新闻限制会做得更专业。一般的官员,显然不会这么清楚媒体的情况。这位老兄从业的经验,就帮助了他站在政府的立场更有效的对付记者,我很快就暴露了。

 

在其位谋其政,这是中国士人几千年来安身立命的教条。中国记者群体,骨子里一直是有向体制靠拢的冲动和欲望。可以听得到,一些地方的都市报,也开始在讨论报社部门主任是处级还是科级干部。伍皓,不也有过副部级记者的称号。

 

中国时下的记者群体身上,还是比较缺乏知识分子气质。独立的立场,随时可能因为政治或商业的因素而改变或放弃。这种情形下,记者从政,又可能是个不妙的信号——这些人可能成了地方政府防记者、拦记者的帮手。

 

我们应该记得这个故事:被招安的梁山好汉,最后是去剿了方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