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人视点】大学生:人才还是人渣?

(2008-07-04 22:48:48)
标签:

爱在中国行

文化

分类: 【老人视点】

大学生是人才还是人渣?有一个检验标准:【老人视点】你的“眼睛”看到哪儿?

【老人视点】大学生:人才还是人渣? 

缘起第一

  知识分子是国家的脊梁,是时代的中流砥柱。当然有知识并不等于知识分子,大学几年完全可能没学到什么知识,所以一个大学生也完全可能没有知识,更不等于知识分子。

  但是,老人的观点,所有的大学生——马上毕业的、即将入学的、已经走到社会的——都可能成为知识分子,关键在自己。而知识分子最大量地来源于有知识的大学生,换句话说,大学生如果学习掌握了知识就不再是人渣,而掌握知识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就成为人才。

  老人的观点,真正的知识分子主要来源于人才,而知识分子和人才的区别就在于是陷入或超越下面的描述:

  理想是一种病。病根在它的所指是成功。这往往意味着被认可,被赏识,被了解,意味着社会性,意味着按别人的标准,意味着约定俗成的规矩,意味着进一流学府掌握一流资源接触一流人物,意味着统筹安排斡旋引导。而这些,与一个理想主义的文青无缘。
  生活与理想兼顾的,不过是折衷的选择罢了,说到底,我们要的是一种深刻而恣意的生活,而这是永远也达不到的要求,现实,太强大,想开心活着,就放弃理想。
  文青们一开始就错了,想把没有世俗气的理想塞进世俗世界,不懂得把理想与生活分开,内心是内心,外界是外界,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不能让内心着陆,不值得依赖,我们得把那点纯净妥帖地深藏内心,让其生长,安静而有力。所以,面对现实,选择无言,寻找同道,我们在做,一场不反抗的反抗。

 

人才第二

  这里转载了一个大学老师的一封信,这封信对在校大学生有意义,对即将入学的人有意义,而且对大学毕业已经在社会上“混——还不能成为人才”的人也同样有意义,因为,即便你大学毕业,但是实际上你缺少大学这个阶段的真正学习。

一封来自大学老师的信——给所有还在大学中徘徊的人

  同学们:
    在一个新的学校里,你们过得好吗?
    本来这是一封早就应该写的信,有许多话早应该说,但是我没有去写,没有去说。不是不想,而是我知道你们非常讨厌一个空洞的说教者。所以,我在等待,等待你们自己去体会生活,等待你们来自生活的感觉,等待你们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反思。这些东西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在一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在你们忙着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我觉得,这封信可以写了,这些话可以说了,我相信你们应该有了和我的某种共同的感受,思想应该可以达到一种深度。
    你们经历了高三,但是它对于你们来说并不是黑色的,只是一种比平时紧张的感觉而已,在内心深处你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体会到了为了自己的目标拼命的含义,在这一次比较苍白的过程中,你们已经丧失了一次铸炼自己的机会。
    一个人失去一次机会并不算什么,可是就是在这一次一次的失去中,有许多人就失去了成功的人生。那么,我的同学们,你们失去了什么?黑色是压抑和沉闷的,但是在它的背后,却代表着成熟与大气。
  还记得毕业典礼上,现在就读于**学院的**同学吗?当初他在我们班上讲大学生活感触时说了一句说:“大学里出两种人:一种是人才,一种是人渣。”那么在大学里度过了一学期的你们,我想问:你是人才还是人渣。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肯定会回答我:我既不是人才也不是人渣,我界于这两者之间。如果是这样,我觉得:你正是在向人渣堕落。你是不是觉得很极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需要把它想得极端一点。在这一学期当中,你是不是有许多时间都不知所措,有许多时间都在宿舍里床上度过,有许多时间都用在QQ上的闲聊,有许多时间都在网络游戏里厮杀。一学期过去了,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认真听过几节课,虽然给你们上课都是讲师以上级别的;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认真读过几本书,虽然你们大学里的图书馆有很多的藏书;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学到东西,虽然大学里有很多的可以学习东西。你现在是不是正在为期末考试过关,而不是达到优秀而发愁,正在盘算不会被亮红点的各种方法:突击学习,考试作弊,请酒送礼,独自祷告……
    不要说上课听不懂,不要说教师不关心,不要说专业不感兴趣,不要说学校太烂,堕落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借口。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的话,你们每年的学费是5000元以上,最高的已经达到了9000元,再加上你们的生活费以及其它费用,大多数可以达到10000元以上,你们现在是在大学里求学,是在接受一种高额费用的教育,可是你们的父母高额的投入,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多少产出?
    你们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或者是小生意家庭,没有多少人家里有万贯家财,你们现在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挣来的血汗钱,甚至是到处借来的钱,其间蕴含着无比的艰辛与对你们的爱。在他们被岁月留下创痕的老脸上,还有一双对你们充满希望的眼睛,那一双浑浊甚至有一点模糊的眼睛。
    希望可以变成失望,失望可以变成绝望,但是谁又是这一变化的决定者?
    责任,并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自己成熟的思想内定的。你们都说自己长大了,都说自己成熟了,但我觉得,20岁的你们只是一种表向的成熟。你对自己父母具有永远都无法推卸的责任,但是你们却在无为与堕落当中放弃了承担的使命。
    一学期结束后,回到家里过年时,你的父母仍旧对你宠爱有加,仍旧对你充满希望,仍旧对你叮咛嘱咐,但是你却没有丝毫的歉意,根本不谈你的学习,甚至于不把成绩通知单拿给他们过目,躲在某个角落里用自己的手签上本来应该由他们来签的名字。
    骗子,一个虚伪的骗子,一个毫无责任感的骗子,一个可以成为人渣的骗子,我不想,更加不愿我的学生,高01级计管1班的学生变成这样,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你们可以成为我的骄傲。
    建造一个事物很难,摧毁一个事物却很容易,同学们,请牢记并承担起你们对父母的责任。
    在这一学期当中,有许多同学都反映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不知道自己一天到底要做什么,或是做什么都不起劲。这在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当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像,因为你们丧失了目标。其原因如下:
    第一:你们考上了大学。完成了你们在小学、初中、高中显性的终极目标。对于许多同学而言,大学是你们最后的求学阶段。读完大学就要找工作,可是这对于已经做了十二年学生的你们而言仍然显得那么的遥不可及。
    第二:大学里的教学方式与其它时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在大学里面没有任何一个教师会围绕你们转,生怕你们没有学到东西,学不学完全是自己的事,你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没有了以前的反复讲解,没有了以前做不完的作业,你们觉得上课对自己是空荡的,学了又怎么样,不学又怎么样?与其让自己学得这样辛苦,还不如让自己过得洒脱一点。
    第三:大学里面有太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从以前的早自习到晚自习,都有老师把你们要完成的任务布置的妥妥当当,到现在的没有任何人给你讲你应该去做什么,让你们觉得茫然不知所措。你们大多数人缺乏精神的独立与良好的自控,你们根本无法去把握这些显得过多的自由。
    第四:大学里的辅导员与以前的班主任完全不同。以前的班主任什么都要管,就像一个苛刻的保姆,因为我们把你们看成没有长大的孩子;现在的辅导员除了点名什么都不管,因为他们把你当成成年人。这一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巨大的脱节,你们在心理与智力上根本无法完成这种转型。
    第五:你们大多数人缺乏清晰、明确的人生目标。到底要做怎样的人,到底要干什么样的事业,这些对于你们而言是毫无概念。从小学时代我的理想,到初中时代我的将来,到高中时代我的大学,到大学时代我的迷茫,你们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人生目标的蜕变,最后剩下的是死掉的虫皮。我认为正是这五点的综合作用让你们丧失了目标。但是,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不是顺风。
    你们应该找到自己的目标,不是说立刻,而是在尽量短的时间。
    在这里我给你们一个建议,希望能帮助你们找到目标。
    第一步:抛开所有的阻碍,从专业出发,想想自己以后到底要做怎样的工作,或是怎样的事业。找一张白纸,把自己最终的决定记录下来,请不要犹豫不决。平面广告设计师?动画设计师?网页设计师?网络程序设计师?软件开发工程师?通信工程师?建筑设计师?模具设计工程师?……
    第二步:利用网络,人才市场招聘启示等渠道充分了解从事你定下的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其它技能。这些技能的理论知识大多数是从书本上学来的,你需要做的是按从基础到精深的顺序给自己列出一个学习的书录。这个也请你写在纸上。
    第三步:按书录的先后给自己分配学习时间。当然,你能分配的大多数是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并且将它落实到每一学期当中,让自己每学期都有一个学习计划。
    第四步:按着学习计划,脚踏实地去学习,并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去实践。
    我相信,如果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目标,你们会过得很充实,会过得很忙碌,并且会得到很多。所以,请每一个同学都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吧。
    生活就像巧克力盒,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样的滋味!其实在上面四步中,一、二、三步都是非常容易实现的,最难的是第四步,要做到确实不容易。
    首先,在你们的身边有太多的混日子的大学生,他们过着同龄人向往的潇洒生活,要做到第四点,你们需要克服大环境的影响。
    其次,大学里有太多的诱惑。QQ里又发出了让人手痒的声音;网络游戏里又出了让人觉得兴奋无比的厮杀声;湖边的路灯下又站着一对对相互依偎的情侣;牌桌前又摆满了好像可以唾手可得的钞票……要做到第四点,你们需要拒绝这些诱惑,在别人眼里像苦行僧一样在大学里穿行。
    再者,你们要耐得住孤独与寂寞,这好像是大学生活格格不入的。但是成功与伟大的人都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忍耐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超强的毅力与过人的智慧。
    有一种叫秃鹰的动物,它有税利的嘴喙与锋利的爪子。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它的尖嘴喙会越长越长,长得让自己无法去叮啄猎物;它的爪子之间会长出厚厚地肉蹼,把爪子都连在一起,让它无法去抓捕猎物。没有食物就要死亡,这是不变的法则。对它而言,死好像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它却做出了可以让人类震惊的选择:它把自己的嘴喙在坚硬的岩石上反复地叮啄,折断长的部分,直到恢复以前的锐利;用嘴喙把爪子之间的肉蹼啄烂,虽然血肉模糊,痛得发抖。这个过程足足要持续一个多月,然后它们如同往昔一样在天空里骄傲地飞翔。

学问第三

  理解体会上面写信这位教师的心意并落实于学习之中,这样的人,根据自己的天赋区别将成为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人才。而要成为知识分子,必须开始学问的修养,这就要按【老人视点】你的“眼睛”看到哪儿?文章指导的途径与方法开始或者重新开始学习。而且这样的学习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可能终生的学习也不能达到学问的顶点,也许需要大挫折、大辉煌……极端之后,有人教导,汲取传统精华,彻底明悟宇宙人生,这是为人的大幸运,什么时候都不晚。

  下面两个例子可以表示差距很大的人才层次——都处于生活的矛盾对立之中,其身心运行状况:

  一、青春祭——电影《立春》的评论

  很多年前,有个北方小城市的十九岁女孩,包里装着伯格曼的书去考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复试的时候被淘汰了。
  这个女孩在一家饭馆做工,在厨房里剪辣椒,晚上看莎士比亚全集。
  后来,她有了个孩子,因为多病在家照顾小孩。
  有一天,她偶然看了《立春》,她很欣慰,因为她知道世界上还有人记得她这样的人。
  她卖掉了莎士比亚和所有的书,立志不再让自己的孩子做文艺青年。
  晚上,她梦见王彩玲站在电影节的领奖台上,看见了伯格曼。
  臭水河边,依然是唱豫剧和革命歌曲的老人,满街的麻将室,韩国服饰店,散发着内陆小城特有的气息。
  为艺术,为爱情,终于变成了为生存,为票子,她看到那个听天鹅湖的舅舅成了秃顶的电器行的老板,看到读萨特的表哥娶了一个半文盲女人,生活一次次的告诉她,戈多不会来。
  小地方嫌她古怪,大城市嫌她多余,她投降了。
  还好,一个叫顾长卫的男人还知道她,一个叫蒋雯丽的了不起的女演员真实的再现了那个孤独的灵魂,原来王彩玲很多。
  北京的三联书店是她曾经最爱的地方,她曾在人艺剧场前徘徊,在王府饭店对着阿玛尼的橱窗发呆,看到一个西洋男人从东方广场的大楼里走出来,那人真象马尔蒂尼。
  大杂院里,退休老头为省煤气在用拣来的破劈柴点火做水,那些似乎永远不会死只有下雹子才进屋的人还在那里,彩票站里又多了几个中年男人。
  假如你麻木了,就不会觉得痛,假如你的心死了,就不再悲哀,假如梦碎了,就不再幻想,假如不想死就癞活着。
  原来王彩玲就是我。
  仅以此文祭奠我自己并感谢顾长卫和蒋雯丽。
  流泪了。
  二、管大宇:我为什么逃离外企

    管大宇干什么都比我们赶早:15岁,考进中国科大少年班;22岁,刚够宪法规定的婚龄,就结了;23岁,趁热打铁当了奶爸。“这证明我发育非常地正常。”在人生规划上,管大宇也比我们早:30岁,彻底告别为外企打工的职业生涯,不“跟团”了,而要开始“自助游”。(老人这里没有全文引用目的在于使得人才有愿望阅读全文)

  这里,“跟团”、“自助游”两个概念与老人文章“大红大紫”和“十恶不赦”:敢问路在何方?里有一句骂人的话——“大家在一起”多好啊,没有另一条路(指向两个极端)上的“单独”相伴。其中,“跟团”即“大家在一起”,“自助游”即“单独”,意思是一致的,朋友们可以阅读体会。

  不“跟团”了,而要开始“自助游”。

  这句话正是给一个界定,它界定了学问修养的认同与开始,那么,老人以为:……极端之后,有人教导,汲取传统精华,彻底明悟宇宙人生,这是为人的大幸运,什么时候都不晚。

  记得青青子衿【老人视点】我,你敢不认识?后留言:“我觉得自己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成天在世俗的浮躁和理想的恬淡中拉锯,心灵常常被锯得血淋淋的,很焦急,也很无奈,连静下心来读一些或看一些东西的状态都很难得了。我现在最关心的是,如何找回真正的自己。”

  寻找自己,例一中人寻找中泯灭了自己,例二从“跟团”中醒悟开始了“自助游”,一定是出路呢?这里,不能说给“病”此的人们指一条生路,算给朋友的答复吧。

  也许你还是在这两个举例之间,当然,我们是写给人才看的,至少不是为了人渣,因此没有必要为除此之外的人多费口舌。至于学问的修养历程,太多问题,老人博客其它文章仅供参考,相信你的师傅会帮助你分辨和剔除其中的调侃。

  最好不要找老人学习,老人1000元/小时/人的学费太贵了,要求从小学——洒扫应对——开始学习的严格也使人受不了。【老人视点】大学生:人才还是人渣?

———————————————————————————

  【老人视点】李敏:教人不如养猪

  【老人视点】男人女人都是猪:超越有出路

  【老人视点】修炼智慧眼:做人做事辨证统一

  【老人视点】人类有望大幅度提升智慧

  【老人视点】呼吁心理咨询:心事说谁听?

  【老人视点】大智慧尽在武当:《黔之驴》的尾巴

  【老人视点】美女光着脚丫走路:文化,在哪儿呢?

  【老人视点】亲历时光隧道:预见精神癌症

  【老人视点】漂泊的灵魂看过来!

  【老人视点】让你震惊让你思索:探秘人性

  【老人视点】我,你敢不认识?

  【老人视点】仅仅美女们应该记得那一片桃花吗?

  【老人视点】今年清明桃李笑:我们缅怀与感恩

  【老人视点】针对大学生的《文化漫谈》

 

  编辑:毛毛围脖 郑中天 老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