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成在久:浑浊的水如何才得清?

(2008-02-20 09:23:27)
标签:

知识分子

幸福修炼

健康休闲

武当山文化生活

哲学心理学

分类: 感悟命理
题记:得益于生活的清净和平淡;得益于切身的实践和体验;得益于专注和坚持;也得益于知识的积累,还得益于当今社会整体文明的进步,得益于信息的丰富和易于索取。
  (借助于修炼人们能够“发明”一种感觉体系)这种全新的感觉体系所接收的则是“作用”,由之所升华的只是对“作用”所发生的判断和分辨能力的提升。自我改造也只有在认识这一客观存在的同时得以成就。当然,既然是“改造”,那也就意味着实验的长期性和持久性。长期认真地这样做下去,日积月累,就能成就自己对这一客观存在的认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摘自“天门仙人”zhenfeijin的博客)
 
  许多的烦恼或愁绪,放下就会自在,这谁都知道。可是你叫我怎么一下放得下呢?这也是实话。
  能够真正放下,是真正看到了事情不值得抓。看到事情虚幻,就必然不为牵制。真正看清,不会把人引向消极。看清了,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只是少了患得患失,也不认为做了就如何了不起。
  要真正看清,这是关键。连敌人都不知道在哪里,要想消灭敌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禅门修行,强调要定。象一碗浊水,要想让它澄清,最好的方法是让它静止。
  人的心也有这样的特点。平时忙乱,根本不知道脑子里都过了什么念头。所以烦恼疲惫是难免的。如果让心沉淀一下,慢慢也会出现水落石出的效应。烦恼和愁绪也就会逐渐看清。心一清朗,一切都照得见。看清的时候,烦恼就空掉了。烦恼空掉的同时,自在舒展的另一面就出现了。
  所以要心清明,有必由之路。那就是定。定能生慧。定水凝清,万象斯鉴。
  文后“拾梦人”评论:
  自足之后的确很空旷,就像一个五行俱足的人,不缺也不多,如何给?如何取?要做到“该怎么就怎么”其实是很难的。
  我想也许可以退而求其次,持一颗五行俱足的心,驾驭一个五行不全的形,形变随缘,与心无关……(老人妄言:这么说有身心分离之嫌,但不这么说又怎么说呢?在分离的层面说“觉”——觉身也觉心;在合一的层次上说“觉”——相分与见分——自己觉自己——近似于“这种全新的感觉体系”。)
 
“关于“知识”(摘录zhenfeijin的博客)
  归根到底,人之所以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智,究其根源,皆因人有觉。古人有云:“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荀子这里所说的“辨”不就是“觉”么?只有发生了觉,才有“辨”的发生。没有“觉”,何来的“分辨”?有觉,并发生分辨,做出判断。正是人之所以能够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并能动地利用和改造这个世界的最基础、最本质的机能。当然,觉,并非只是人的专有,所有的生命现象,所有的生命过程,所有的生命形态都有觉。从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来说,能否发生或者是否存在这个觉正是生命与非生命,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只有“觉”才是知识真正的根本之源头。
 
觉的三次提升(摘录zhenfeijin的博客)

  就生命过程本身而言,无论何种形式的新陈代泄,每一次的基因重组、复制、变异,总是都伴随着能量的交换和转移,这种能量的过程就是相互作用也就是觉的过程。

  人在漫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也总是伴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增长和意识形态的建立和不断更新。人的思想、意识、脾气、禀性等等的逐步形成和完善,都是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反反复复的多次重复过程。由最初、最原始也最基本的觉开始,每一次的“觉”就好比电子计算机中的每一次数据的存取和运算,是一次相互作用的过程。对于相应的作用,便发生相应的“觉”。

  “觉”的不断重复积累便发生作用的分裂(有如光谱的能级分裂),作用的分裂便发生“识”,识是对觉的初次分辨,识再次发生分裂便升华为“智”,这就是觉识升华的过程。该过程既是阴阳一层层解分的过程,也是人从出生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是生命现象进化的过程。

 

觉识惊异(摘录zhenfeijin的博客)

  “修炼”不到一定的“火侯”是炼不成好“钢”的,事情就是这样。就象爬山一样,经过了一道坡,又翻过了一重岭,一山接一山,一岭接一岭,爬呀爬……终于有一天,我忽然有所发现和顿悟──我的行为是受宇宙场作用的结果。所谓“修炼”的真谛就在于自身的改造。

  本质在于改变人们的观念,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而改变观念的关键又在于改变人们的觉知体系。觉知体系的改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得真真实实地去做。所以,光“论”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必须实实在在地去实施并完成这个转换,引导人们去觉、去悟,教会人们如何去觉、去悟。这不能只是少数人甚或只是几个人的事,而应当是整个科学界、整个人类的觉悟。

  我们对电视、电话、手机等等都非常熟悉,所有的这些都都称之为“电器”。对于行家来说,就称之为“电路”。“电路”之所以成为“电”的“路”,与普通“物”不同,是因为在这些“物”中有称之为“电流”者存在。所谓“电流”者,即在这种“物”中“流动”之“电”者。“电路”与通常、一般的存在“物”不同,就显示为它们都具有相应的“功能”,这种“功能”本质是对于相应的信息,予以“接收、传递、处理、存储、发射”等等。
  同样,生物之所以具有“生命”,就在于有“生命现象”的存在,“生命现象”之所以成为“现象”,是因为有“生命活动”。“生命活动”之所以叫做“生命”活动,就是因为这种“活动”与普通、一般的“活动”不同。这种“不同”就在于其中有“流”。这种“流”我们为之命名为“生命流(或作用流)”。“生命活动”所显示的同样也是某种“功能”。对信息的“接收、传递、转换、处理、存储、发射”等等。只不过这种“信息”,不仅是“电”的,也还有“质”的。这就是“生命”与“电路”的不同。
  人们在研究“电路”时,只在体外进行;但是,人们研究生命活动之“路”时,就只能在自己的体内进行。否则,无法得以实现这种“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