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需要滋心,拾梦人拾不到梦了!

(2007-11-10 18:08:58)
标签:

随笔/感悟

解脱烦恼

教育杂谈

心理命理

幸福修炼

武当山生活

情感空间

谈天说地

寓言

分类: 网友交流
  “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从这篇文章开始,直到“下半身给情人上半身给妻儿”,人我都受到检验。
  因此,感得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释迦牟尼、阿弥佗佛率领无量弟子共来老人金支斋秘密聚会,待老人闲了再说。
  今天,单说说拾梦人和几位朋友,仅仅在于谈些问题。
  在“下半身给情人上半身给妻儿”文后,拾梦人留言:家里是个残缺了情人的太太,外面有个残缺了丈夫的情人,中间夹着个奢求完美的残缺男人。在残缺的世界中,他求得到完美的人生么?
  说明他认得人文道理,有人生阅历和思索,部分读懂了“是空吗?读一张图的奇妙境界!”结合他在“妻子面前是丈夫,情人面前是情人……”后的留言(拾梦人)——其实标题已经说明了,就是个“名”的问题。可以看出他“空”了“所空”,但是他能认得“名”的那个“能空”不空,从他留言和他文章中没有看出这个倾向,因此更没有梦到“当下空”。
  这个境界,我以为,是哲学思维所能达到的极限。“空”成为一个你要去了解的东西,那么这个“去了解的主体”就已经不能空了。
  这篇文章本来是扩大心量,拾梦人留言没有阐明文章主题,但是一番议论佐证了前面对他的判断,同时显示了他正确的追求方向。
  拾梦人
  一到了动真格的就有分歧了,呵呵。
  在我看来老人的意思有两层:一是理,二是行。
  理,不清,则行,不明。即便理,清,行也未必做得到明。
  看了大家的留言,其实好多人都没有理解老人的意思,甚至一点都没懂就开始忙于证明,拿那些浮华的名相能够推翻本质吗?当你一旦开始用一个名来证明另一个名的时候,你将不得不再寻找新的名证明你前一次证明所使用的名,如此下去,将是一个万劫不复的证明过程的地狱。呵呵,不动脑……我想起易中天反驳记者的一篇文章,说的是“谁有资格传播传统文化”的话题,颇精彩。推荐给在座的一些糊涂蛋去看,呵呵。
  证明的过程是灭名象而不是创造,是追溯本质而不是越跑越远。
 
  寻求原因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也许是没有禅定辅助,或者没有唯识方面的熏习,也可能是没有师承……
  因为注意到很多朋友没有这个境界,所以拿拾梦人出来说事,也可能拾梦人是菩萨显化,能从这里受益的朋友可以烧香拜拜他。
  修佛老汉是从哲学走过来的学佛人,他一直的留言基本上都是正论,可以看出解悟了“能空”和“所空”“空”,但是没有证悟到“当下空”——“一切皆空”。
  一切皆空,方能谈“无可无不可不受一切受”,但这不是目的。真正明白了,常乐我净和慈悲喜舍一体圆融。

  从分裂的人到平等的人——“老人”博文《下半身给情人上半身给妻儿》跟贴:

  《早餐》也许可以作为一篇描述分裂的人、尤其是分裂的当代人的寓言来读。
  分裂之心——也就是痴心——的主宰下,深陷其中的我们……是谈世俗。
  “修道的人”,也常在此“此岸”、“彼岸”的分裂、撕扯下痛苦不堪……这种能把世俗、社会现象提升、转换到自我看问题值得欣赏。
  把“平衡”换一个字变成“平等”,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也许只有如实地、当下地了知自己身心(“世界”本在其中)之真相,平等地、不起妄念(贪、恚、痴等)地对待之,我们才能达到真正的“平衡”,即不会被轻重不一所打破的平衡,因为它本不分轻重。如此修习随顺所缘时时保持正念(如实~平等),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进道上升。
  这个论说是正论,但是正佐证了前面对他的判断,正是“修道的人”生活描述。真正当下即空,无挂无碍,还有什么正念不正念?一切念是四智,平等和不平等是统一的,贪恚痴就是戒定慧。
 
  “一切都是方便,师兄,你进步了!”文后有新浪网友留言,看来是熟悉的人,也说几句,顺便谈点另外的事情。
  (新浪网友)您自己曾说某人的文章不利于大多数人看,其实在引用读书与偏见这篇文章为您作辩护时应该看到此文也有不适应的读者。
  (老人)很对!
  (新浪网友)您的吸引眼球的文章无可厚非,欲勾牵的作用吧,可以理解。
  (老人)是明白人!抡圆了给了一个大耳光,你丫不想吃包子了?说了“包子”的问题,但是“包子”可以拿来起“勾牵的作用”,老人的包子铺不卖些“包子”怎么行?但是老人不仅仅是卖包子,“人我都受到检验”是其一,其二,真明白完全可以当下体会“常乐我净和慈悲喜舍一体圆融”。
  (新浪网友)读书的作用可以扩大眼界,改变观念,这是好的作用,您是从中走出来了,可以随心去看,不过如果没有走出来的人,被这“读书与偏见”所引,说不定迷失在读书中,反而起了不良反应也难说,世上读书的人太多了,满腹经论的也太多了,可是他们为什么还没办法解脱自己,说明一个问题,读书多少与解脱、幸福快乐不一定成比例,主要看你怎么去读了,是否融会贯通。如果尚未融通之人,没人引导去读书,常常会越读越迷茫,甚至越是观念缠身。
  (老人)说的好:主要看你怎么去读了,是否融会贯通。说到这里给爱好太极拳的朋友们介绍点学习太极拳的上乘功法:学拳首先要学套路,熟悉了套路再去体会套路的目的与意境,这样子找到太极拳的真精神,有了真功,完全可以丢弃套路,除非你目的是教太极拳传统套路。真正功夫上身,举手投足,行住坐卧无不是套路。反之,学习太极拳,如果拘泥在套路上,就成为“东施效颦”。“尚未融通之人,没人引导去读书,常常会越读越迷茫,甚至越是观念缠身。”说明了师承问题,更加是真理了,老人的“辩护”能引得你谈出这个很值得。
  (新浪网友)尚还有观念在为自己辩护,说明已是不彻底了,那个非僧非道的人说你骨子里还有东西,修行就是要把这个东西修掉,一说已掉下去了。
  (老人)道理很对,但是你这个认知有些许问题,原因在于你不了解我和“非僧非道”及我们的交往关系。说话贵在当机!禅宗典籍不容易让人体会就有这个原因。我们有20多年的交往历史,谈话是心的交流,也许看起来有“辩护”的形态,但是确实在“汇报”,留言中“慈悲喜舍之韵……随喜你的功德”你恐怕没有注意到。孔子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就表达来说是如此,就要说明的内容来说,老子在《道德经》里开章明义就交代了:“道可道,非常道……”。交流主要是要对方明白,至于看博客或看书,庄子说“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老人)把你的留言拿出来说,还想说学佛人有被佛理障碍的情形,比如,滋心学佛有很深的造诣,我推荐不少朋友去她博客学习,而且她完全明白、至少是解悟“缘起性空”的道理,可以帮助拾梦人修佛老汉提升,但是,仔细点可以发现,在老人“卖包子”的文章中滋心不敢支声。这么说,不是说她不明白,也可能是作为女生有所矜持,但是不能排除有“学佛者是……”等世俗的、完美化的、固定形态的障碍。
  (老人)但是,这么说,也不是说这样子不好,滋心特殊的情形也许需要她这样子,关紧是你要干啥,动机、“当机”、“明白”就好。
  (老人)学佛是要唤醒我们鲜活的生命,不是要成为“圣人”,没有固、执、离开我们自己或者说离开“缘起”的一个标准……明白就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