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切都是方便,师兄,你进步了!

(2007-11-07 03:48:38)
标签:

随笔/感悟

解脱烦恼

教育杂谈

心理命理

幸福修炼

分类: 杂谈妄论
题记:曾几何时,远在天涯的师兄“非僧非道”带我入道门;又记得我痴迷于学佛的时候,师兄受我妻之托劝说我;也没有忘记,师兄是《武当山说什么》的第一位读者;因此,承受观世音菩萨的重托,筹建武当山“闭关道——武当文化深度研学中心”,首先想到把“闭关道风光”汇报。
 
  宇宙万有森罗万相都没有实体,其所以有形形色色事物的显现和作用,都是由于众生的心识所变现,离开了心识,一切都没有了。
  有关唯识的这些道理扼要说明如下(摘录金明法师文章):
  一、识有八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六识叫了境能变,末那识叫思量能变,阿赖耶识叫异熟能变;现象界的一切,都是由八识三能变变现的,所以称为唯识,识是能变,一切法为其所变。
  二、万物,不管是真是假,当我们没有去分别它,马上等于乌有;例如我们清醒时,能分别万物的形象,睡眠时,不但山河大地平沉,连自身也归于幻灭了;所以说:分别则境有,不分别则境空;而分别是我们的心识,所以世间万物不能离于心识而有。
  三、众生由于造业不同,感受也就有其差异。榴莲对于喜欢吃的人,香味胜过任何水果;不敢吃的人,说是嗅味难闻。嗅豆腐是香的、嗅的、好吃、不好吃?还不是我们的心识在作怪!可见,物无定性,随我们的心的好恶而异。
  四、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既属缘生,则无自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其所以有假名假相,乃由于有心识的虚妄分别;比如:人身是四大假合的幻相,离开四大,人身便不存在了;再深一层寻究,四大的本体也是空;所以,我们认人身为实有,原属错觉,其实是因缘生唯识现。
  五、人生的生死相续,正如做梦,我们从无始以来,死此生彼,恰如舍一梦而入另一梦;梦中所见的境界,完全是由我们独头意识所现起的幻觉,没有实在,到了梦醒时分,什么都没有了;一夕的梦境,是我们的妄心所现,一生乃至多生的梦境,也何尝不是我们的妄心所现呢?
 
  非僧非道:
  要么玩佛要么玩道,你迷失了方向,违背了我们的初衷,快成政治家社会学家,到头来你什么都不是,请上佛心会海(fonew.netsh.com.cn)找圆智行者,这是我的好友兼师傅,还有他的主页:http://cntao.org/bbs/ShowPost.asp 普门巴日
  看不到原来的你了,所以经常看见你没有话说是因为你晕了、迷失了!
 
  师兄批评,缘道老人愧不敢当:
  1、确实违背了初衷——原来想成佛,现在佛也不想成了,做如来弟子挺好。
  2、真的迷失了方向——没有妄想,一切随顺观世音菩萨,随缘了。
  3、什么都不是了——正是一切,正好成佛!
  道生万物,是由——象——相——像;人认识天地万物的方法正好倒过来,像而相而象,而或理。或者说一切是佛的化身。真正懂得这些是悟道。以此反观实证物象是证悟。由此通达事理,触类旁通,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是得天道。反还自然,归于万众,利于民众,造福社会是道行天下。
  依真说假,依假说真,一切都是方便,一切如是。
  师兄,我代表你再批评一句:这个痴汉 不识本心 骑牛觅牛 逐假寻真
 
  另外,至于你推荐的网址,我会有时间前去看看,有好文章我也会推荐朋友们学习。
 
  佛家提倡“一门深入”,但是“一门深入”并不与“兼听则明”矛盾,因病而药,病好药费,过河弃船,希望有缘人知道“时也,位也。”

  中国人读书似乎有一个读经典的嗜好,古代的中国人好读孔孟,孔孟之外,似乎不屑一读,现当代的中国人好读马列,马列之外,似乎不屑一读,无论是主观或是客观的原因,总之,在中国造成了这样的事实:经典之外,人们所读不多,知之甚少。

  其实,读书如同饮食,从营养学的角度讲,偏食可不是一个好习惯,偏食会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读书亦如此。读书太偏也会造成营养不良,精神上、思想上严重的营养不良。“书犹药也,可以医愚”,这句话历来被读书人奉为经典,其实这句话并不严密。书可以成为药,也可医愚,但必须有一个前提,这前提是读书须杂,如果只读一种书、一类书,非但不能将愚人医得聪明,说不定恰恰相反,结果把聪明人给医糊涂了呢!

  中国有句俗话倒是非常经典: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读书是我们获得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从传播学的角度讲,书是一个主要的信息源,读书越多、越杂,人们所获得的信息也就越多越杂,凭借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人们的感知和认识将接近真理。一本书和一类书只是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景观,只有读不同种类的书,我们才能从千百个窗口,看到千百种景观,欣赏到为自己所钟爱的那一道风景。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一种比较中的存在,没有高山,就显不出平地,没有湖泊的宁静,就没有大海的汪洋恣肆,书也如此。书本所涵盖的知识有优劣,有真伪,有深浅,有风格的迥异,有流派的不同。但不论哪一类书,作为对另一类书的比较,我们也应该认真地读一读,古代的要读,现代各家各派的更要读,经典的要读,非经典的也要读,学哲学的不仅要读马列,还要读康德、尼采、萨特、弗洛伊德;学经济的不仅要懂得东方模式,还要懂得西方模式;学文学的不能只钟爱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还必须读点左拉,懂得一点自然主义。总之,读书须杂,否则,展现于我们面前的只是一种单色调,只是一幅并不生动的画面。

  中国人大都不愿承认自己的愚昧,别的且不说,单说读书太偏就足以证明中国人的愚昧。读书太偏是必然致人于愚的,举例说吧,民主在西方已然成为一种社会制度,,成为一种与封建专制本质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但中国的许多读书人竟然不知道民主为何物,究其原因,不能不说是读书太偏。再比如说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既是一种腐朽的政治制度,也是一种垂死的政治制度,但半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不但没有垂死,反倒如日中天,中国的读书人大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究其原因,仍然是读书太偏。读书太偏的结果是使人产生偏见,使读书人走进死胡同。偏见其实是可以和愚昧划等号的,因此,不改变读书太偏的坏习惯,就不可能不产生各种各样的偏见,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的弱智现状。

  读书人,打开你的视野吧,书的世界原本是五彩缤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