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解脱烦恼教育杂谈心理命理幸福修炼武当山生活情感空间谈天说地寓言 |
分类: 杂谈妄论 |
题记:在“老人遭遇80后(心理短小说)”文章后滋心留言:把某些字变红色,是有什么意思吗?
一、不容否认,80后的“善良”也是“完全”
不仅仅80后,任何人的善良都是没有任何缺陷,善良是本性具足,是真实存在而完完全全,所以没有全方位地透出来是因为烦恼障蔽,就象乌云障蔽了太阳光明一样,不能说光明没有普照,感受不到光明是因为躲藏在乌云之后的缘故。
人们的善良本性受到两种障蔽而不能显发,一是烦恼障,二是所知障,两障是佛学名词,请有兴趣的朋友自己找到解释。
两障不仅仅障蔽人们的善良,同时障蔽人们的幸福与安详,人我俱受影响。人们,特别是80后,从没有受到过祛除两障的学问熏习,不知道“无”障蔽的方法,所以也不知道更加没有体会“无”障蔽的生活,实在是“可怜”。
二、“无”的学问有谁知?
不容否认,世间一切学问目的都是让人寻得幸福生活,可是,由于认知上的本末倒置,我们的教育都是“加法”,某种意义上是在增加“乌云”,因此才有易中天语不惊人誓不休:励志和培优摧残人性。
当然,“最高的智慧是不用智慧”也仅仅是语言描述,“无才是有”不是理解能体会的,需要“性命双修”实现。我们早期文章,包括“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谈到过心里乌云“无”的办法,甚至有文章说过“无”之后的“有”——“第一念是智慧(为谁而玩,第三者是个什么东西?)”。
三、“风”中回“家”难!
时代风气如此,人们被裹胁在旋涡中,所谓“红尘滚滚”,实在是一个人难以逃脱,我们经常被“抡圆了给了一个大耳光,你丫不想吃包子了?”
所以才有:“‘大红大紫’和‘十恶不赦’:敢问路在何方?”
回家的路就在脚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料到听了“道”以后,会有三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努力去实践,一种是半信半疑,最后一种是大笑。老子完全明白,怀疑和嘲笑都在所难免。反正这又不是他的过错,而是你的损失,你就自己掂量着看吧。(摘自《武当山说什么》之“金殿”)
四、“欲”望不能破除是因为缺“少”熏习!
对“包子”的欲望把我们牵引着,哪怕我们有瞬间的感悟,也总是被“抡圆了给了一个大耳光,你丫不想吃包子了?”
“少”熏习而不信,不信而更少熏习,如此恶性循环。因为我们文化传承总是被掐断,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文化甚至被有意无意地阉割。
不仅仅是80后失去了真正幸福生活,我们希望他们幸福,可是,魔障中的我们凭什么教孩子?
五、“伎”俩不能“脱”光,一定会受到生活击“破”,似乎很“残”忍!
没有“无”的体验,一定把一切用于获得“包子”,知识、技能被用成手段,甚至把善良等人类美好的本性也作为伎俩加以使用,有些人会很担心,这样下去得了?
老人不以为然,天道去有余而补不足,所谓“不是不报,时间未到”,“矫枉过正”,需要生活的重创来警醒,看似残忍却是慈悲!
老人无知妄说,说不上“滋心”,就算湿润一下“心垢”,使得更容易被生活击破,期望不至于需要“重创”,不管怎么说也算有缘嘛。
前一篇:观音菩萨现身世间,你认得吗?
后一篇: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