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档格式标准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伞
开博至今,已有网友认为我的文章太八股,太虚。其实,思想问题才是最主要的,是战略性的,并会影响全局的。兼容性的问题就是全局性的思想问题,我虽然已说过多次,可我应该还会不停提及。
现在已经不会再有人高举“精确兼容”或者“100%兼容”旗号了。但精确兼容的影响依然非常广泛,其“流毒”远没有肃清。至少兼容还是国产办公套件“正当竞争”的一个重磅炸弹。因为我们有长期反“精确兼容”的思想,所以相比其它厂家而言,RedOffice的兼容性似乎总是差一点。甚至在微软Office
2007推出后,国产办公套件还有几家的默认格式是Doc,甚至还有的直接拿Office
2003的格式当作自己的格式。某老专家多年前就曾非常痛心地指出:“100%兼容,毁了一代人!”诚哉斯言。
从兼容性的角度而言,微软Office2007其实非常雄辩的证实了精确兼容的荒谬。我非常同情2006年11月29日购买微软Office
2003的人,虽然仅仅只和2007隔了一天,但仍然不能打开2007的OpenXML格式的文件,同样的,2003生成的Doc文件也不能被2007精确兼容,更不要说早版本的Doc文件了。
曾听汪成为院士说过“软件是文化”,他当时举的例子就是,我们国家各部门发文均要求大家上报的文件要用Doc,光这一点就影响了一亿人。我听了汪老的“软件是文化”的论断后,当时有些感悟,特想把“软件是文化”当作一篇论文的题目。今天写到了兼容性,触动了我们这些年为兼容所困的痛处,突然间领悟到国家文档格式标准其实就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伞。虽然我还不能成体系的论述,却已经可以痛陈革命历史了!
在兼容性问题上,我们只有一年的“幸福”时光,在2002年北京市政府采购时,采纳了我们的意见,对兼容性的要求为:“内容信息不丢,版面格式基本保持一致”这个“基本保持一致”的要求,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当时我们注意到微软的有些排版处理方式是完全不符合中文规则的,我们就开始着手修改了。如中文排版中,两个标点符号挨着时,会要求相互间的距离要有挤压以满足美观的要求,而word里根本没有考虑,因为西文的标点符号是半角的。因为西文是字母组成的,不如我们方块字的整齐划一,因此西文排版中可以只考虑两边对齐,而不需要考虑中文的上下对齐。我知道,我们政府公文用微软Office时也只能通过特定的模版才能做到每页22行,每行28字的要求。我们考虑了这些因素,结果在精确兼容的标准下,我们这些符合中文传统习惯的努力都成了我们不兼容的罪状。甚至我们认为中文每段开头需要空两个字的习惯安排也被裁定为不符合微软的习惯。这些严谨的细节和习惯其实在维护着中华文化的尊严,而现在却被外来的软件肆意地践踏了。可悲的是,我们却在精确兼容的旗号下,把一些不属于我们文化习惯的“习惯”当成了我们新的“用户习惯”!
我还不能全面把握住“软件是文化”的含义,不过今晚半夜醒来时我却突然意识到只有我们国家的文档格式标准才有可能准确的把握住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神韵,才能把我们一些些细小的习惯理所当然并且自然而然的在格式标准中体现出来,才能让我们在软件的设计和使用习惯上自然的满足国人的需求。我相信在格式方面,政府官员应该比我们有更深的体会,因为政府公文中严谨的格式要求体现着政府、国法的权威。因此,国家文档格式标准不是一个简单的国家标准,她完全有别于其它诸如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工业标准(因为不存在文化习惯问题,尾气标准我们就可以简单的采用欧III标准);甚至也完全高于信息领域的其它标准,因为她能直接维护中华文化传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保护伞!
国家的文档格式标准UOF已进入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的最后审批阶段了。我祈祷这个标准能顺利出台,并能得到大家齐心合力的推动和支持。在我这一刻福至心灵地感悟到国家文档格式标准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伞时,我对她有了更迫切的期待,不光是为了RedOffice,不光是为了国产软件。
巴塞罗那之行:
在巴塞罗那留下你的酷
忙碌的一天收获的一天
在汉堡没有吃到汉堡
软件是一种文化
最新看点:
我们该如何参与开源社区
建立自己的通天塔
弃权的国家将被忽略
像羚羊一样奔跑
标准之争:
中国立场VS美国立场
微软OOXML失败了
不抛弃不放弃
国家标准出台国产办公软件摆脱扼喉之患
回应陈永正:希望微软从技术的角度正面回复
我为什么旗帜鲜明的反对微软OOXML
揭示真相采用微软OOXML也意味着剧变!
标准不是巧克力
国家文档格式标准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