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inux桌面系统的一点思考
目前,Linux走向普通用户的一个关键是市场,也就是真正使用的用户。Linux和Windows相比,主要的缺点集中在易用性和真正稳定可靠的应用程序上。这两点,也可归结为开放源代码社区的两个主要弊端:
1.软件产品化工作不够细致;
2.缺少实际用户,使用者更多的是“技术玩家”,而不是真正用户;
这两个弊端是互相影响的。前者表现为缺少围绕Linux桌面系统的软件产品;后者主要是指Linux没有走向大规模的桌面应用,而只是涉足于服务器端的应用,换言之Linux的桌面市场才刚启动。我认为,目前我们推动Linux的关键在于争取足够多的实际用户。
推动Linux桌面的应用应该有耐心、分步走;第一步:推动Linux走行业应用;第二步:逐步涉足Windows的市场。
这里的应用系统主要指类似金融、银行、保险等的针对行业或职业特点的业务信息化系统,其主要的特点是系统功能专业、职能单一、使用者有着强烈的职业背景,是用户从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这类用户其管理者的权威性大,可强制推行效能高、安全性强的应用系统。这也是,在此类系统中,Unix能站稳脚跟,Linux也能进入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政府市场里,桌面系统直接采用Linux的障碍比较大。中国的政府用户有着“类个人用户”的特征;作为公务员,如果他已经学会使用Windows,那么他会觉得是掌握了一项技术:会用电脑了。这时再要求他去学用Linux,在潜意识里就有抵触情绪,何况政府采购Linux节省费用与他们个人无切身利害关系,反而面临重新学习的压力,所以直接管理者很难强制推行Linux系统。
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这也是在目前具体的行业系统的建设中,很少有直接引进国外应用系统。国外软件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都是通用平台软件(特别是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工具类软件、中间件等。而在Linux系统里,我们不能指望几个人就能很快全面地改进Linux系统,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单从技术而言,Linux短期内是不可能达到Windows的易用,也不可能象Windows那样会很快形成许多稳定可靠的应用程序。我们只能是先选取一些特殊的行业和应用背景,让Linux满足有限的需求,在特定的领域里达到实用状态。
换言之,目前在中国推广Linux的策略不是去全面的提升Linux性能,不是去强调要比Windows及其办公套件有什么新的技术突破或革命;而是要求我们在某些业务系统里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性价比超强。全面提升Linux的性能是整个Linux社区的事情,不是单靠我们政府的投资或是国内的某家公司或者某个组织就能实现的。而国内许多公司都能在某些特定需求中,在Linux系统上满足用户的需求。
大家都已经意识到,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最好的办法是给市场而不是资金。在Linux产业方面,如何为企业创造市场是政府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西部行动”和NC计划就是很好的思路。
(本文写于2003年3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