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云 看电影《欢迎来到德国》
(2013-10-18 10:35:40)
标签:
看电影被子故乡的云土耳其会心 |
分类: 娱事 |
在百老汇影城看完《欢迎来到德国》,我们都鼓了掌。因为夜班,等不及参加接下来的导演见面匆忙离席,在放映厅门口,碰到年轻漂亮的女导演,心里飞快地把她跟影片中的女儿和孙女形象叠加了下,土耳其裔德国女导演这部获得德国国家电影奖最佳影片的作品,应该有很强的代入情感体验吧。
这类移民身份认同加上精神困境突破的片子共同点都是岁月流水感,移民离开了世代生存的乡土,连根拔起,他乡飘零,落叶有情,始终不灭对归根的向往,和伊朗电影《一次别离》相比,分别是移民前转和后传,和好莱坞公路伦理片《阳光小美女》相比,换成了阳光小男孩,但是这些相关联想都不能全面概括这部片子举重若轻,淡定生死的气质。
6岁的小男孩钱克有心事了,老师挂出来的欧洲地图上没有他的家乡,钱克发出人生第一次质问:“我到底算是德国人?还是土耳其人?”表姐开始给他讲他爷爷的故事,这条线贯穿电影寻根故事始终,孩子的视野让故事的叙事充满童趣和穿越,生死和地球疆界都变得模糊,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命题,平静而从容地被层层剥落,没有强调,没有棒喝,没有故弄玄虚。直把异乡当故乡的游子,什么都挡不住故土招呼,那种情感洄游,DNA识别,经年唯美描摹下的故乡,成为游子之心的最后妥帖安放之处,无论回去还是留下,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无论生存还是死亡。
爷爷娶了村里漂亮的姑娘,到德国去打工,之后把一家人都接到德国,一掷45年,终于拿到德国护照。爷爷没有奶奶那么高兴,他在土耳其买了栋老房子,要带着全家回乡度假。一大家子啊,大儿子婚姻出问题了,二儿子失业,念大学的外孙女意外怀孕,她说“外公,我不能去,我有考试。”外公说,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就是知道哪些是重要,哪些是不必要。于是一辆中巴,从德国驶往土耳其,一部不唯美但是很会心的德国VS土耳其公路片就此展开。
电影有很多温馨细节是一再被提及比较好莱坞的《阳光小美女》所不具备的。比如孙女对想跟她一起参加返乡旅行的男朋友说,“我们还不是family, 因为family是有很多叔叔阿姨舅舅组成的”。比如失和的兄弟两个,在回乡的路上,又找回小时候挤在一个床上抢被子的亲密。比如外爷爷看出了外孙女怀孕,问孩子她爸飞了吗,外孙女说没飞,但惶恐承认他不是土耳其人。爷爷说,我就没奢望你找个土耳其人。外孙女说,他是英国人。爷爷绝望地说,你好歹也找个德国人啊。哈哈,英美列强在这也不好使,土耳其人就是跟德国人亲。
土德两国在一时候并肩作战。二战土耳其是中立国,与德国的关系类似西班牙瑞典和德国的关系,都是亲德但拒绝卷入战争。德国二战后重建时,从土耳其“引进”了大量劳工,因此现在德国到处可见土耳其人和土耳其食物。很多家庭主妇跟随丈夫来到德国,常年生活在土耳其圈子里,在德国已经生活了20年却仍然不会说德语,有点像唐人街的年迈粤人吧。所以爷爷会说,好歹你也找个德国人啊,这些画外音很有意思。就像《唐顿庄园》第三季中,二小姐的编辑男朋友为了跟二小姐在一起,宁愿移民英国人眼中众叛亲离唯恐避之而不及、但是离婚便利的德国,属于为爱情做出巨大牺牲,把二小姐感动坏了。影视艺术,就这样轻盈拨动国家民族之间复杂深远关系的微妙神经,从而引发画内画外轰隆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