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不能怀着就业逃避心理

标签:
考研是目的还是手段校园 |
分类: 职场心理 |
(对着电脑拍摄因为有闪光灯图片效果不理想)
考研不能怀着就业逃避心理
询问那些准备考研的应届大学生——“为什么考研啊?”不少人回答:就业这么难,还是接着上学吧。
有一个不准备考研的应届大学生对准备考研的应届大学生说:“读完研究生还是要找工作啊,接着找不是一样难吗?按照你的心态,几个月以后还会来问,考研太难,是不是也要放弃考研去找工作呢?”显然,他对准备考研的同学的毅力提出了质疑。
另一个应届大学生认为:如果考研只是用来填补不能找到合适工作的空白,他觉得那是考研的心理准备还没有做好。他评价考研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其难度一点不小于大学毕业找工作,所以需要考虑清楚再做这个决定。
还有一个应届大学生持这样的态度:如果你觉得工作还是比较好找的,那最好还是先找工作;知道赚钱难了,将来干什么都不会轻易退缩。他说:“考研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要想通过考研解决将来的所有的问题是一种过于简单的思路。
通过和应届大学生交谈,从职场心理的角度,我是这样看应届大学生对于考研的心态的:有些人的确持有想通过考研暂且逃避找工作难的这一难题。那么,暂时逃避是良策呢?还是瞎耽误工夫?我认为,如果不怀有逃避心理,就是良策;相反,就不是上策。
许多研究心理健康的专家一致认为,适应性良好或心理健康的人.能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挑战,而不是逃避问题,怨天尤人。要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永远没有尽善尽美的。或许暂时可以编造借口博取同情与好感,但是,如果养成习惯变成一种自动行为,就积习难改了——以后会见事情就逃避,见困难就退缩。
我这样认为,应届大学生遇到找工作的困难和挫折时,先不要试着去逃避,如果能勇敢地去面对,也许会发现事情原本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解决。逃避尽管能帮助人暂时的摆脱责任和压力,但毕竟不是最终的解决问题之道。当从认知层面,上升到这样一个行为习惯的高度的时候,便会明白一个道理:逃避,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有些女大学生,读完研究生已经26岁甚至更大,不光找工作难,可能连找对象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