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建一心灵沙龙
王建一心灵沙龙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298,347
  • 关注人气:21,6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研不能怀着就业逃避心理

(2009-03-11 17:23:51)
标签:

考研是目的

还是手段

校园

分类: 职场心理

考研不能怀着就业逃避心理

(对着电脑拍摄因为有闪光灯图片效果不理想)

考研不能怀着就业逃避心理

询问那些准备考研的应届大学生——“为什么考研啊?”不少人回答:就业这么难,还是接着上学吧。

有一个不准备考研的应届大学生对准备考研的应届大学生说:“读完研究生还是要找工作啊,接着找不是一样难吗?按照你的心态,几个月以后还会来问,考研太难,是不是也要放弃考研去找工作呢?”显然,他对准备考研的同学的毅力提出了质疑。

另一个应届大学生认为:如果考研只是用来填补不能找到合适工作的空白,他觉得那是考研的心理准备还没有做好。他评价考研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其难度一点不小于大学毕业找工作,所以需要考虑清楚再做这个决定。

还有一个应届大学生持这样的态度:如果你觉得工作还是比较好找的,那最好还是先找工作;知道赚钱难了,将来干什么都不会轻易退缩。他说:“考研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要想通过考研解决将来的所有的问题是一种过于简单的思路。  关键是要提高自己,可以考研,但不要寄予过多期望。

通过和应届大学生交谈,从职场心理的角度,我是这样看应届大学生对于考研的心态的:有些人的确持有想通过考研暂且逃避找工作难的这一难题。那么,暂时逃避是良策呢?还是瞎耽误工夫?我认为,如果不怀有逃避心理,就是良策;相反,就不是上策。

    因为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中,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相当重要的。许多研究心理健康的专家一致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能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挑战,而不是遇事就逃避。

    相信很多应届大学生很小的时候就听妈妈或老师讲过这个故事:住在楼下的人被楼上一只掉在地板上的鞋子所惊动,那种声音虽然搅得他烦躁不安,可是真正令他焦虑的却是不知道另一只鞋什么时候会掉下来。为了那只迟迟没有落下来的鞋子,他惶恐地等待了一整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等着“灾难来临的心情是消极的,那种等待的过程与被灾难折服的结果都会是令人心理崩溃的。有些人之所以有不间断的厄运,表面上看是时运不佳、运气不好,但背后隐藏的心理动因却是由他们个人主观意识引起的,即这种人将逃避心理作为第一反应。   

    可以理解的是,人们在逃避困难时,经常会含糊其辞或者故意隐瞒关键问题,这是一个人自我完善做得不好的外在行为表现,其内心实质是不想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有的应届大学生想有意识躲避找工作这个难题,继续当啃老族,但是,这个心态不能为大家所认同,于是,打出了“考研”的幌子,其背后的心理动因是逃避对社会、家庭、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其实,这样的应届大学生心里也明白: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但就是害怕竞争、责任和义务。这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许多研究心理健康的专家一致认为,适应性良好或心理健康的人.能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挑战,而不是逃避问题,怨天尤人。要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永远没有尽善尽美的。或许暂时可以编造借口博取同情与好感,但是,如果养成习惯变成一种自动行为,就积习难改了——以后会见事情就逃避,见困难就退缩。   

我这样认为,应届大学生遇到找工作的困难和挫折时,先不要试着去逃避,如果能勇敢地去面对,也许会发现事情原本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解决。逃避尽管能帮助人暂时的摆脱责任和压力,但毕竟不是最终的解决问题之道。当从认知层面,上升到这样一个行为习惯的高度的时候,便会明白一个道理:逃避,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有些女大学生,读完研究生已经26岁甚至更大,不光找工作难,可能连找对象都难。

    我想对应届大学生说:如果我们能够勇敢接纳自己,并不断克服逃避心理,那么我们就能拥有更为顺畅的职场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