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勇敢体验“丧失”,走出人生阴霾

(2008-05-18 19:16:16)
标签:

地震是不可抗力

人是可以塑造的

杂谈

分类: 信件回复

    我目前共参加了八台抗震心理节目的录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和北京电视台【魅力前线】的电话采访。从今晚开始八台节目陆续播出,里面有我谈到我的家庭如何从唐山大地震的阴影中走出的心路历程——我父亲作为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给我从事心理学所提供的心理契机,其中,也谈到了我对地震心理救助的个人看法。                                   

                   勇敢体验“丧失”,走出人生阴霾



勇敢体验“丧失”,走出人生阴霾

 

案例:小王是四川人,现在一个人在北京工作。512日下午汶川大地震,让他的心揪得紧紧的,因为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在绵阳,而那里距离汶川很近。他打电话给家里的人,却一律电话不通。本来,已经奔波人才市场三四个月的小王,已经为生计操劳很久了,这个突发起来的坏消息传来,他感到万念俱灰,忽然觉得生活、生命都那样无力,人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控制着,自己无能为力。他感到头晕、恶心、浑身乏力,对未来担忧、无信心,觉得前途渺茫、一切无望。他感到自己什么都要失去了——工作、家人、爱和力量,一种巨大的丧失感袭扰着他。他想回家看看,但自己身上的积蓄已经不多了,有几家公司也在通知自己面试,走了,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但是不回去,这份惦念的心,似乎更难以承受,他真想躲到另外一个世界上去——逃避,小王有些扛不住了。他表面上佯装无所谓,但是内心却感到无助无望,他左右为难,痛苦万分。

从心理学讲,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个或几个脆弱的时刻——当你所喜爱的工作没有了、当你失去了亲人、当你失去了希望、当你失去了可以挂念的亲朋好友,这个时候,该怎样面对?对于这些痛苦和丧失,心理学家们是怎样认识的?正确的处理方法又是什么呢?

  德国心理研究者施奈德对人们遇到丧失时的反应进行研究后,提出了8阶段模式,其主要发展脉络是:(1)得知丧失,经历最初的混乱;(2)通过找到问题的积极面,来延缓内心无助感和绝望感的产生;(3)放弃对往事的依恋,以拒绝体验悲伤;(4)意识到悲伤程度,感到最痛苦、孤独、绝望; 5)接受丧失,原谅自己和他;  (6)开始正常生活,告别悲伤;(7)重新理解丧失,从中得到成长;  (8)丧失转化为新的依恋,获得精神上的成长。

  从这个发展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受到打击变得脆弱时,人们的本能反应几乎都是逃避。因此,逃避是人正常的反应,这是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决定的,但它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而已,没有什么丢人的地方,每个人开始的时候都会如此。但是,人毕竟要生存,毕竟想要继续好好生活、成长,那么就必须经历“面对和处理悲伤”这个阶段——而这个阶段,是每个人有所不同的:要么站起来,要么倒下去。

  脆弱的人会希望一直逃避伤痛,或是“强颜欢笑”,认为时间长了可以冲淡一切。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只能暂时让人体会不到痛苦,它会使人的成长停滞——人类的心灵在一次次的抗打击中是会不断成长的,如果小王勇于面对现实,就会得到一次金不换的心灵成长机会,但如果逃避,就会丧失这样的机会。因为所有的情绪反应都是巨大的心理能量,人在抑制悲伤的时候,同时会把很多心理能量抑制住。这个道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表达感情、悲伤,是正常的表达,没有人会看不起一时的软弱,如果有人这样看,只能说明,其不懂得打拳之前的动作是握紧拳头。    

生命中的任何一件事,尤其是重大、痛苦的事件,都可以让人心灵成长。所以,小王必须勇于去触碰自己内心的悲伤,让它有机会表达、宣泄出来。当这种悲伤、绝望感表达出来之后,你才能有能力去理性地分析这些丧失,然后从中得到领悟,打起精神面对今后的生活。如果小王自己战胜自己有困难,可以请心理专业人士帮忙,走出人生得阴霾——相信一切困难都会过去,失去是得到的开始,明天会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