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之老提油现象

(2017-12-12 10:54:36)
标签:

王红旗

古玉鉴定

文化

收藏

历史

分类: 王红旗出土古玉鉴定四步曲
        我们讲黑沁色,自然就会联想到始于宋代的老提油现象。
       老提油是由于古人对黑褐沁色的钟爱而模古,对玉器进行人工作色的一种手法,始于宋代, 据说北宋宣和政和年间,有人用甘肃深山中所产的一种红光草,取其汁加入硵砂少许,腌于新琢成的玉器纹理之间,用新鲜竹枝燃火烧烤,使红色渗透入玉器里,红似鸡血。 
       提油做色与沁色是不同的,它的颜色呆板,无层次感,变化不丰富。古玉沁色是在几百上千年中自然生成的,它的延伸、发散、浸染十分自然舒展,颜色多样,富有变化。
       明清以前的老提油玉件,历经几百年,或入土,或盘玩,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得温润和沉着,几乎很难分辨是提油还是沁色。
       那么,目前做伪仿老提油,常见的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a.化工颜料做伪。把碱性黑颜料溶于强溶性液体中,将玉器浸泡在溶液里,根据颜色的深浅决定浸泡的时间长短。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之老提油现象
仿古工作者给玉器染色

         b.烟熏火烤法。将玉架在铁丝架上用木炭文火烤之,一边烤一边在玉上涂抹蜡油,使油脂炭化成黑粉灰,随时间的长短,直到玉上形成黑色为止。
       或是用棉花包裹玉,置碳火上烤,炭化后的夹灰棉上的黑灰,用水浇湿棉花接着再烧,慢慢玉器上形成细小的火劫纹,使黑色深入肌理,如此便可大功告成了。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之老提油现象
染色后的玉器

         c.油炸法。将玉器放在多次使用后发黑,或是加入黑色颜料的植物油中慢慢加热,直至油污中的黑色渗入玉器内部,至玉冷却再用清洁剂将油脂洗掉。
       火烤或是油炸作伪,玉器由于高热,往往会出现明显的裂纹,这种裂纹就像宋代哥窑瓷器上的开片一样,显得生硬、有规律。和玉器自然开裂或是牛毛纹的现象差别很大,很容易区分。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之老提油现象
图1  火烤作伪沁色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之老提油现象
图2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之老提油现象
图3   武汉博物馆馆藏汉代青玉琮
古玉牛毛沁和火烧作伪沁色的对比

       不管采用上面哪种方法做伪沁色,都有这样的特点:沁色单一,不丰富;死板生硬,不自然;浮浅,没有深入肌理;没有阴阳面的变化特征。只要抓住入土后形成沁色的规律,鉴定沁色的真伪自然也就简单了。
       下期讲解古玉沁色之水沁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