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篮桥监狱所见

(2013-07-31 11:40:52)
标签:

提篮桥监狱

保护建筑

搬迁

郊县监狱

新岸艺术团

分类: 忽然想起一件事

提篮桥监狱所见

 


提篮桥监狱所见

在上海人的日常语汇中,提篮桥有两个概念。一是指特定区域,提篮桥地区是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其建筑特色为“特殊建筑和里弄住宅、宗教场所”,这里有三十多种西方建筑的样本,至今保存基本完好。二战期间,这一地区的摩西会馆成为犹太难民的宗教活动中心,两万多名犹太人逃难到上海时,集中居住在这里。在这一带,经常可以看到犹太人团体前来寻找往日的萍踪,霍山公园里的“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是他们的必访之处。二是指素有“远东第一监狱”之称的提篮桥监狱。这座监狱建于1903年,在整个中国当属使用历史最悠久的监狱。当年由公共租界工部局设计建造,时称华德路监狱,并由英国人管理,上海人则称之为“外国监狱”或“西牢”。1943年收还租界后由中国人管理。抗战胜利后曾关押过数百名日本战犯,包括台湾“总督”安藤利吉、香港“总督”田中久一、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等人。1946年初,盟军曾在提篮桥监狱设军事法庭,审判47名日本战犯,这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境内最早的战犯审判场所。汪精卫之妻陈璧君也在提篮桥监狱服刑。

前不久有消息见诸报端,立即引起坊间骚动:提篮桥监狱将关闭,百年老建筑将改造成时尚高地。当地政府的理由似乎很坦率:这个居于闹市黄金地段的监狱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通过置换可改善监狱的设施,还可为发展楼宇经济腾出宝贵空间。

我打电话至监狱管理局的朋友,警察朋友告诉我:在整个上海已经找不到一块可以另外建造大型监狱的地皮啦!即使上海方面同意置换,还得报请司法部批准,至少在近期,这个计划难以实现。他还透露(因涉及国家机密,此处删去若干字)……,也许会搬迁到郊区某设施良好的监狱。朋友还表示,一旦大限将至,可让我前往采访。

 

提篮桥监狱所见

 

其实我在数年前探访过这座监狱,厚重的大门还是当年的遗物,监房内的栅格状走廊和铁门也是当年的,相当好使。我去的那天,正好看到监狱安排一百多犯人排好队,依次在一堵写有“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照壁前拍照,照片冲洗后可寄回家里。还看到监狱所设的小型印刷厂正在紧张地工作,所印之物有点像考卷。在监狱电视台的录播室里,一个眉清目秀的犯人主持人正在“很正规”地采访监狱长。在一间不算很大的工作室里,有大约七八位犯人正埋头翻译外文资料,他们有意举起书本遮蔽自己的脸。陪同警官告诉我,这些犯人为知识分子出身,多涉及经济案件,监狱方面让他们搞翻译,以免荒废术业。翻译是有稿费的,所得可改善生活。顺着一排监房走去,所到之所就会有领头的高喊一声:“首长好”!其他犯人马上起立呼应,让我很不习惯。开饭时间到了,吃饭前有一段休息时间,犯人可以在指定区域内自由活动,有些男犯相当调皮,看到我走近就起头唱红歌,歌声不仅走调,而且震耳欲聋,使我不能与警官正常交淡,最后被警官呵止了.

顺着一阵优雅的单簧管声音,我们来到女犯监狱,那里有数名女犯是新岸艺术团成员,正在排练节目。其他女犯在监室里动作熟练地包装湿纸巾,监室干净敞亮,两排双层床上,每人的被子叠得像刀切豆腐一样整齐。我还嗅到了一股淡淡的香气。新岸艺术团也偶尔去其他监狱及公共场所演出,所到之处大受欢迎。据说女犯在上台表演节目前允许抹口红。

逢年过节,监狱里会组织犯人联欢活动,地点就在广场中央。监狱周边已经建起了高十几层的商品房,华灯初上,犯人载歌载舞时,居民们也会扑在阳台上观看并鼓掌喝彩。有犯人还会跟他们打招呼:“小心点!别一个跟斗翻进来,进来容易出去难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