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子坊里的女人们

(2013-07-29 12:44:08)
标签:

上海

小资天堂

田子坊

创意产业园区

美女经济

分类: 装模作样地玩

田子坊里的女人们

 

田子坊里的女人们

上海田子坊现在成了小资圣地。这条貌不惊人的弄堂夹杂着一些“历史悠久”的小厂房,十多年前企业关停并转后,厂房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有关方面顺势而为,将它打造成一个创意产业园区。当时我去打探的时候,看到车间里还挂着“大战一百天,再创新业绩”之类的横幅。油画家陈逸飞、摄影家尔冬强等人先在此安营扎寨,喝了头啖汤。田子坊不是这条弄堂的本名,是黄永玉就在喝醉酒的情况下根据中国古代一位画家的名字瞎起的,它的准确地址是泰康路210弄。负责开发这个园区的吴梅森跟黄永玉是老朋友,给他留了一间工作室,但黄永玉好像再没来过。

 

田子坊里的女人们

 

后来不少画家、设计师看到陈逸飞、尔冬强捣腾得有眉有眼,赶快跟进,再后来,开画廊的,开服饰店的、开时尚饰品店的——大多是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美眉——蜂拥而至,加上媒体宣传,田子坊从此欢天喜地,人气旺旺。本城小资或者外地美眉,若没有去田子坊买过衣服饰品、喝过猫屎咖啡、吃过泰国料理,就有可能被朋友视作老土,想谈谈上海都没有资格。再后来,这条短短的弄堂装不下这么多的店和人了,就向旁边的弄堂拓展,几条弄堂一串通,就形成了混搭风格的时尚消费区。

 

田子坊里的女人们

 

老式石库门弄堂本来就相当局促,除了工厂车间,就是居民,七十二家房客的格局,怎么做生意呢?老板自有办法,带了好酒好烟登门拜访,张家前客堂,李家后厢房,刘家亭子间,王家灶披间,一户户谈判,签下三五年协议。房东在外头再借房子,从老板那里收来的租金付掉房租还能贴补小菜钱,居住空间也比以前大了,何乐而不为?不过总有花岗石脑袋的人,守着亭子间不走。客人坐在弄堂里喝酒喝到晚上,老太太就拎着马桶、端着痰盂在餐桌之间穿插,客人掩鼻,店家皱眉,却也奈何她不得。晚上十点钟,还有老太太扑出窗口,将搪瓷脸盆敲得嘭嘭响:“阿拉要困觉来,奈好跑来”!但即使上面有洗脚水倾盆而下,老外还是不醉不走。后来经过多次协调,现在情况好多了。知道了吧,田子坊里的老太太下手是很重的。

 

田子坊里的女人们

 

这里近百家商铺,餐饮业占了一小半,其余多为时尚小店。刚才说了,女老板年轻漂亮,外语说得溜,但她们不是做生意的料,无非借一块地方将朋友叫拢来吃喝,一年半载撑不下去再将商铺转让。她们不怕输钱,背后自有人买单。但她们还不算最狠的角色,还有一种美眉,冷艳,孤傲,单打独斗,租一间商铺,装潢得相当出挑,客人走过若不是进门盘桓片刻,也要“不断回头留恋地张望”。她们阅历丰富,外语也很好,与来者三言两语一交锋,对方的底牌差不多就看透了。她们跟老外对眼似乎掌握着一种密码,欧洲人、中东人、非洲人都能周旋自如,都能叫你开心,以为上帝所赐。日子一长,约出去喝咖啡、吃饭、看话剧、度假……然后同居,很快有了孩子,那你这个老外还逃得了吗?去教堂结婚,转天出国定居了。所以我每次逛田子坊,总会发现有几家商铺易主了,新老板比此前的更妖媚,更冷艳,外语也更流利。

有个法国女作家以田子坊女老板们的故事为素材写了一本书,书名相当惊爆:《吴梅森与他的女人们》。吴梅森一听就跳起来:“我跟她们只是管理方与房客的关系,你这么一说,我跳进黄浦江也洗不干净啦!”

 

田子坊里的女人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