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美女,性格美图

标签:
画展画家牛安浪迹天涯美术馆个展女性主义开放文化 |
分类: 并非低级的艺术 |
性格美女,性格美图
我总觉得,女画家是一个难以捉摸的群体,大概相对其他女性群体而言,她们更喜欢,更有热情,更有计谋地去故弄玄虚吧。但就个体而言,只要不是以“拍拍垃圾”的腔调贴近她——当然也不能太外行,一般来说,凭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就可以直叩她的心室。再说画就摆在面前,天生就有倾诉癖的她已经在那里絮叨开了。
牛安,一个浪迹天涯的性格美女,豪爽而率真的不止是她的言行,还有她的作品。早春的这个周四,《回国十年牛安个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期待的不止有我,还有美术界的人士。改动一句广告词:她,值得你关注。
当牛安还梳小辫子的时候,就拜在书法家、教育家蔡慧萍门下学习书法和国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深受熏陶。搞艺术的人都有体会,熏陶这个“东西”很神秘,看似不逼不拐,但不知不觉中你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或者说眼光。牛安的眼光一直不错,艺术感觉相当敏锐,这种素质的养成就跟早年的熏陶有关。后来牛安从上大美院附中毕业后直升上大美院,专攻室内设计,同时以写实油画为主攻方向,后来又迷恋上当代艺术,常去一些艺术先锋性质的沙龙进行表演,可见她有一个开放的、进取的心态。
玩了几年,有点腻了。对自己说:回吧。外婆的红烧肉也许还在砂锅里炖着呢。将工作室压缩打包装进拉杆箱,拖回上海。在一本时尚杂志里,我看到她对记者说:如果喜欢……就生一个小人白相相。
这是一种浪迹天涯后游魂未定的生活态度,也带了几多调侃,几多无奈。
回到上海,牛安发现这个城市跟许多老朋友一样,多年不见,当刮目相视。但她不慌张,马上办了回国后的第一个个展,取名《进入》,出手不凡。牛安要闯入中国当代艺术的核心地带了,有野心的这个美女。
风一刮,十年尘。回国后的牛安,几乎每年都要办一个展览,很不安分的一个女人嘛。看看她为展览取的名字就知道画展的大概了:《错位》、《呼吸》、《再近些》、《偶然》、《溢》、《独立系列》、《天使在害怕》……神神道道的,都可以用来做电影或话剧的名字。
要说牛安的作品风格,这里只能简单地谈一下。十年前我就说了,“她的笔下,人物是纷乱世界中的匆匆过客,看似女性,实则是中性的”。现在回过头来看,这话仍然没有馊味。牛安是用东方人的眼光,很女性的感觉,纤细而大胆地表现了现代人的麻木而敏感、孤独而亮丽的感情世界。这种对残酷美感的表现方式反映了她所受到的日本传统悲剧美学思想的影响。当然,这些年牛安的作品虽说还是“中性偏女”的人物,但更加狂野,更加迷茫,与当下浮躁的社会心态暗合。她画中的形象,由书法性的线条穿缀而成,此时则走得更远更快,有鬼魅的轻盈质感,形象是快速飘动的,浮在都市影像的表面,但又能直抵心灵深处。不仅如此,牛安还常常走出画室创作公共艺术。比如2007年她在人民公园内的当代美术馆为“共震”运动视界艺术展创作一幅150平方米的巨画,借一台吊车在玻璃幕墙上爬上爬下,忙了好几天,骨架差点散掉,由此在圈内获得了一个“蜘蛛女侠”的诨号。其实,这种户外运动不止一次呢,作品面积更大的还有!
美女是开放的,所以诱人接近。她把宏大叙事让给了其他画家,自己选择了个人化的题材,不否认对情欲的刻画,不回避对男人的剖析,也不掩饰对小技巧的兴趣。这样的考量,与其说是话语的选择,不如说是对自己的把握。她说中国当代艺术有着很深的“时代伤痕感”,“在许多地方还是存在浓密的投人所好的自卑感。”牛安拒绝自卑,也无意凑他人的热闹,就选择了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