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风格帮派误打误撞美食街好吃美食 |
分类: 非腐败吃喝 |
模子菜
(此为民营饭店的炸鸡软骨,下酒妙品)
老吃客进饭店,首要问题是弄清楚饭店的帮派,然后才肯打开菜谱。如果出身不正,老先生是要紧皱眉头的。但是今天你到饭店里去看看,风味不再纯正,中西也已合流。本帮、扬帮、川帮、广帮,外加十几道湘菜,甚至东南亚风格,都会出现在一本菜谱上。混搭的风格似乎更能吸引主流消费群体,凡是菜谱上大合唱的,生意一定不坏。店家也会美其名曰:我们烧的是模子菜。
所谓的“模子菜”,在词典里肯定找不到注释,它的流行范围也只限定在餐饮业内,一般是指不拘章法,没有出处,更没有严格流派背景的菜,只要顾客爱吃,就能上菜谱。中国饮食文化中有一条原则:“食无定法,适口者珍”。那么“模子菜”的盛行,也不算大逆不道吧。
模子菜的面世,是出于一种深深的无奈。黄浦区过去特色饭店云集,名厨荟萃,十六帮派菜肴全齐,呈泱泱之势,饮食公司的名厨多次组团代表我们这个烹饪大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国际烹饪奥林匹克大赛摘金夺银,现在呢,国字头在餐饮市场的占有率只有5%了,生意火爆的饭店大多是民营企业。一到晚上,黄河路、乍浦路或仙霞路等几条美食街上,两边凌空飞架的霓虹灯闪烁不停,家私车、出租车紧咬着屁股地进进出出,如果向小学生形容什么是车水马龙来,此处就是最生动的画面。
民营企业是不讲道理的,他才不管你什么帮派不帮派了,只要客人开口,他们就烧什么。没等客人吃厌,新的菜又出笼了。
(此为民营饭店秘制的温蟹)
这些没有技术职称,一辈子注定没人尊他们为烹坛大侠的厨师,就是没有思想包袱,肯动脑筋,海派菜的名声臭了,就打出港式菜的旗帜,用的是复合调料,味道好,做起来又简单,何乐而不为?有好几种烧法,正宗的厨师想也不敢想,他们却敢登堂入室。比如有一道俗称桑拿虾的菜,将鲜蹦活跳的草虾投在一锅烧至五百度的鹅卵石上面,再泼上一碗调料,蓄足热量的鹅卵石受了汁水的冷却,蒸发出大量的热气,就把虾蒸熟了,同时调味也渗入虾肉中。这道菜上桌,气氛是相当热闹的,又为酒家做了活广告。再说,上海人的小聪明用在“破旧立新”方面正好。比方说,龙虾三吃,刺身、椒盐之外又可煮一品锅泡饭,这锅泡饭就让人感到亲切,味道鲜不算,连虾须虾壳都没有一点浪费,上海人的禀性体现得很充分。象拔蚌也是这个思路,刺生之外用内脏烧一碗豆腐汤,鲜掉你的眉毛!还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咸蛋黄入菜,什么咸蛋黄烧芋艿,咸蛋黄烧冬瓜,咸蛋黄烧豆腐,都是不上品的东西,居然也能得到食客的啧啧称赞,吃起来全然不顾吃相。最最妙的是毛蟹炒年糕,毛蟹这种东西,过去是寻常之物,最近几年才显贵得横行霸道。但六月黄面拖加酱油红烧的味道毕竟单调了些,于是就有厨师扔了几块年糕入锅一起颠翻,出锅装盆,食客一致认为年糕的味道反而胜过毛蟹,招待客人也不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