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尚/名品桃花美女小裁缝情缘水晶民国风尚 |
分类: 非腐败吃喝 |
美味佳肴,缘于一个民国时的桃花美女
(点石斋画报《别饶风味》,吴友如画,描绘了民国初年上海滩女子吃西菜的场面。)
前一篇文章贴出来后,有些博友对资深美女级的老板娘很感兴趣,还有点想入非非的趋向,干脆,我再写一段文字,将她之所以开饭店的缘由告诉大家吧。
一切从这幅画开始。可参见前一篇贴出的照片。深沉的调子,画了一个民国时期的女子,樱桃小口,柳叶眉,两肋飞来一片红。身穿一袭稍经改良的绣花旗袍,滚宽花边的那种,下面是黑底的裙子,喇叭口含蓄地敞开。只见她略带忧伤的表情坐在青石雕花绣墩上,两手优雅地交叉,轻轻托起下巴。胳膊肘支着的是一张“乾隆工”紫檀木翘头案,案上燃着一炉香,旁边还有一盆静静开张的灵芝。整一个暗浮动月黄昏的情调,令人遐思,令人动情。
融轩的老板娘叫须丽融,早些年涉足金融投资业,掘到了第一桶金,然后在巨鹿路这个黄金地段买了楼,用自己的物业开饭店。“我是半路出家,输赢都无所谓,只想圆一个梦。”
开饭店的老板娘我见过不少,但声称输赢无所谓的还是第一次见识。所为何来呢?须董见我不解,就跟我讲了一个故事。
(融轩的吧台一角)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她的祖父在老家——浙江的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跟师傅做裁缝,学生意,有一年开春不久,到一姓陈的大户人家,为陈先生的母亲六十大寿做几套衣服。裁缝吃住在陈家半个月,衣服做得相当精致,这也是大户人家的面子嘛。陈先生是秀才出身,清王朝倒台后,功名化为泡影,他就转身做起了丝绸生意,很快变成为当地的富商。陈先生有三房太太,最小的一个年纪不过十六七岁,照今天的眼光来看,还是一个孩子。她叫小晶,是被她父亲抵债卖给陈家的,瓜子脸,樱桃小口,眉毛弯弯的,嘴巴很甜。虽然讲好做三房太太,但进了陈家门后,一直没有拜过堂,小晶就乐得在陈家玩啊,好像没有心事的样子。看到裁缝师傅老小几个进了门,会做漂亮的衣服,哪能不动心的?也跟陈先生吵,要做衣服。
小晶手也很巧,跟着一个师傅学刺绣,几天下来倒有三分像了。拿着给陈先生看,陈先生是个开明绅士,任她闹来闹去,还在大太太面前袒护她,小晶就更放开啦。
须董接着说:“这个时候,我的祖父也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楞头青一个。不久小晶就缠上了我祖父,跟他粘在一起说笑话,或者没由来的哈哈大笑。我祖父害羞啊,低着头不敢接她的词。有一天,我祖父发高烧,吃不下饭。小晶就端来一大碗鸡汤面,我祖父撑起身子一尝,自出娘胎没吃过这样鲜美的东西,就呼噜呼噜全部吃光了,后来才知道这碗面是小晶亲手煮的。
我祖父高烧退后,小晶送我祖父一顶瓜皮帽,当时瓜皮帽前面大都要钉一块玉啊、翡翠啊作为装饰。而这顶瓜皮帽前面则钉了一块晶莹剔透的黄水晶。小晶说:水晶有清肝、凉血、明目等功效,你戴了这顶帽子,做裁缝时可以保护眼睛,也不会发高烧了。我祖父很高兴,就接受了。”
后来,小晶就每天给裁缝师傅烧几只菜改善生活,今天韭芽炒猪脸肉,明天干贝火腿炖白菜。须董的祖父明白,这番心意其实都是冲着他一个人来的。但是事情发展到后来,小晶多次挑动须董的祖父跟她私奔。好在须董的祖父是个明白人,很有定力,反而在收工前几天,独自一人离开了师傅回裁缝铺了。这顶瓜皮帽,倒是一直留着,几十年后的今天,还像是新的。
(卫生间布置得也相当有趣味)
“再后来呢?”我不由得对这段故事发生了兴趣,真像是民国文人笔下的小说啊。
“再后来啊,我祖父就跟我祖母结婚了呀。”须董笑着卖起了关子。
其实,在新郎新娘欢天喜地拜过天地和高堂的良辰美景,新郎倌收到了一份礼物,打开一看:一块玉佩,一个水晶球,还有一双绣花鞋。但不久噩耗传来,小晶因为难产,死在镇医院里了。
一阵沉默之后,我不得不点破须董:“看来,你今天喜欢收藏玉器、水晶和刺绣,都与这段家族故事有关。还有,你涉足饮食业也是为了这段因缘吧。”
须董笑了,“是的,等我长大后,祖父一直跟我说,小晶的菜做得如何如何,好像天底下的美味都是她一个人做出来的。当时我就暗下决心,我也是一个女子,难道就做不出这种美味吗?后来我看了董竹君的传记,对她非常敬佩,她的一生历经挫折磨难,但最终获得成功。这里有风云际会,也有贵人相助,但关键还是靠个人的素质和修养。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董竹君这样的女强人。”
这个故事,可以解释这里的一切了。饭店的装潢格调和点缀物品,力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尚。墙上那个美丽优雅的女子,虽然不能说就是小晶的写真,但那种桃花美女的气质,应该是相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