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中国制造芭比娃娃米老鼠消费陷阱宋人工笔画 |
分类: 并非低级的艺术 |
韩峰与《中国制造》
莫干山路50号。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展示厅。
韩峰的个人画展《韩峰——中国制造2007》正在举办。“中国制造”是当下的一个热闹话题,大背景是,美欧等国对中国商品频频召回,并多有诋毁。
四年前,我在莫干山路50号韩峰的工作室里看到韩峰埋头画这种带木框的绢本小画。尺寸为18厘米见方,绷紧了框子,一支狼毫笔游走在泛黄的绢面上,画面的内容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洋玩意儿,耐克运动鞋、可口可乐、史努比、日本电器等。但是韩峰用的是纯中国的工笔画法,效果接近宋院体,“中国制造”四个字还采用了宋徽宗的瘦金体,和完全西方化的著名品牌商品形成了莫大的讽刺与诙谐效果,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当代中国文化与体制的尴尬和窘困。
本次展览集结了韩峰中国制造作品的两大系列——日常用品,也就是上述的“中国制造”,还有一块内容是新近创作的“芭比娃娃”, 45件作品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完美地代表了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并且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强行进入中国,成为青年一代的宠物。然而,它们都是在中国制造的!
韩峰的“中国制造”,已不是通常意义上对于传输信息载体的文字和图像的认读,而是对于凝固着这个时代信息的各种载体文化释读。这个时代的信息,可能只有用浩淼的大海来形容了。韩峰给予我们的有关这个时代的信息色彩,是它的消费特征,他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种种细微琐碎的什物联同它们品牌的标志,一一复现在画面上。艺术家提示我们:现代生活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物品消费,更重要的消费,是通过视觉品牌传输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享受。
韩峰是学中国画出身的,现在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他有着扎实的工笔画基础,在寻求中国画突破方向时,具有现代意识的他就选择了这个题目。线条、色彩、墨韵,甚至绢面的泛黄效果,都呈现着典雅精致的中国风格,但他在制造的同时,将对象锁定在中国制造的西方产品上,从而构成了一种反讽。
他不是描绘现代都市的生活表象,也不是用现代艺术的抽象构成进行语言的全新整合,而是从波普艺术中吸取观念,用最传统的工笔重彩,细微而深入地复制批量生产的那些大众化日用品。他的工笔重彩虽具有传统语言的形貌,但已转换了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趣和价值取向,他的作品不在双钩填彩本身如何营造审美意境,而在于作品组成的图像对于现实的复制所构成的隐喻性。这里喻指的已不单纯是这个物质主义时代所谓对人的尊重、实际上却被西方同化而完全丧失了个性与尊严,而且更深刻地从“中国制造”的背后披露了民族文化的沦丧与流失。
韩峰无意从经济学的层面来评说‘中国制造’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影响,他更关心的是,中国通过建国后的几十年建设,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强大的制造业体系,已经拥有许多名扬世界的品牌,完全可以独立制造出富有原创性的商品。但现在的情况并不是这样。我们通过替人家来样加工赚取可怜的加工费,最大一块利润是发包商赚取的。再说,我们牺牲的是环境和资源,还有宝贵的人工。
他进入更深的层面向我表示自己的忧虑,这些“中国制造”的商品,以强权文化对中国消费者形成全方位覆盖,现在不论是年轻人还是成年人,都以消费世界名牌为荣,在中国原创商品受到不分正的待遇时,中国的媒体却在铺天盖地地传播外国的名牌——虽然这些产品是“中国制造”,所以,这里的竞争不止是商品的竞争,而是文化的较量,是文化对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争夺。出于这样的认识,我才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要知道,西方人的商业诱导是极为成功的。比如芭比娃娃,制造商是借用文化的力量,有计谋地推出,中国消费者购买一个,肯定会购买第二个、第三个,然后他会热情地鼓动你收藏成套,而这要花多少钱啊!当然,芭比娃娃也会以端庄可爱的中国美女形象出境,但这正是针对目标客户群的美丽陷阱。”
比“中国制造”系列更进一步体现他的思考的是芭比娃娃系列,他没有将芭比娃娃画成小家碧玉式的中国古代仕女,而是参照了年轻人喜爱的略带夸张的卡通形象,甚至请他的学生——都是卡通痴迷者们,用闪闪发亮的珠片等材料装饰他的作品外框,造成一种很酷的炫目效果。“他们是这种消费趣味的代言人,如果让我来贴的话,肯定不对路。每一条弧线上都集聚着他们这代人的文化秘码。”
于是,韩峰对于这种传统语言越加恭敬相守、对于那些品牌商品越加谨工细绘,似乎也就越加和当代文化现实构成更大的冲突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