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淘宝宋瓷真伪扇面 |
分类: 叫花子捡垃圾 |
淘宝日记之一
(清乾隆仿哥釉笔洗)
有朋友跟我说过不止一遍了,希望我将淘宝的收获和经过亮出来让大家看看,不论吃仙丹还是吃药,都跟大家坦白,对大家也可能是一个参考或教训。于是我今天开一个新栏目:淘宝日记。说是日记,其实也不可能天天记,顶多是一周一记,事实上我也不可能每个周末去淘宝。跟大家说明了,现在不比十年前啦,那会儿,你只要有空,兜里有两子儿,太太对你的钱包看得也不太紧,起个早,往地摊上散慢一逛,总有一两样收获。现在,上海的几大市场,放眼望去一水的假货,淘宝真成了寻宝游戏,大海捞针也不过如此。
有朋友说了,就因为如此,淘宝日记才显得重要。这话大大鼓励了我,那就开张吧。
不过话先挑明,我可不是什么收藏家,家里也没啥值钱的东西,我本来就不是豪门出身,玩了十几年,都是小打小闹,捡过几次漏,吃过几次药,也不知道以藏养藏,顶多是个古玩爱好者,心思主要在一个“玩”字,说好听的就是研究。在老一辈的收藏家眼里,也就一个收旧货的。
上周六,清晨六点钟,我骑自行车到藏宝楼,背一布袋,里面放折扇、放大镜、钱,还有一瓶水。在方浜中路和河南南路交叉路口,已经摆起了几十个地摊,摊主以外地人为主,东西以旧货为主,偶尔有几件旧瓷器。看到一个宋代的吉州窑茶盏,摊主——一个娘们,开价1500元,把我吓一跳,这玩意儿比猪肉涨得还快。我知道她不领行情,就恶狠狠地还到50元。她居然教育我:你知道吗?这可是老东西啊。我当然知道老东西,否则我还会拿起来瞅一眼吗?但宋代的吉州窑茶盏,黄胎,黑釉,素面,没有窑变、兔毫和贴花之类的装饰,再怎么也不能开出这个价啊。我反过来问她:你知道它是什么窑口的吗?她回答不出。所以她根本就不是做这行当的,纯粹蒙人来着。
(宋影青印模覆烧芒口大碗)
(大碗底部双鱼纹图案)
进藏宝楼,上四楼,里面刚刚摆开阵势,这幢楼正在装修,外面蒙着防护罩,室内虽然开着电扇,还是热得我满头大汗。逛了一圈,先后遇到了国良和叶福芳,叶还带着他的两个学生。我看到一只直径在二十多厘米的笔洗,施淡绿釉,仿哥釉的,拿起来一掂分量,再一摸釉面,是老东西,可惜周身有几条冲。问价,400,实话说不算贵,但按经验,你必须还价。我还到150,摊主不肯,我转身走人,他果然在背后叫住了我,嘀嘀咕咕的找来旧报纸给包上了。做古玩生意的人很在乎开张的第一笔生意,他先得将场租费赚到手。
又来到一个福建人的摊头上,我看中几样宋代的影青碗碟,这玩意儿现在也涨得厉害,过去几十元的东西,现在一开口就上千。我跟摊主缠了半天,以300元的价格买了一只影青大碗。碗是覆烧的,碗沿有芒口,在宋代是用金属——比如金、银、铜等镶包的,防止将嘴巴划破。经过几百年在地下的腐蚀,金属都烂了,附着了一些残片,如果用放大镜看的话,是容易分辩真伪的。碗底是一个圆形图案,两条鱼一上一下组成中国特有的吉祥图案。这是用模子倒出来的,与刻划不同。釉水较肥的部分,可以看出结晶。修胎有痕迹,胎骨淡灰黄,质地较松,施釉较薄,碗底露胎处,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金属的结晶,用一句毫不夸张的话来说,比蚂蚁的眼睛还小,但你得看仔细了,新仿的东西没这微小的颗粒。有两处很小的脱釉,这些特征告诉我,确实是老东西。
笔洗拿回来,当天下午就派上了用场,画两张扇面。那个宋碗,在清洗的时候,有一股土腥味直冲鼻孔。再一次证明我没看错。现在,宋影青的生活用具和祭器出现了大量仿品,而且仿得相当不错,吃药的人可以说成千上万。
(扇面之一,仿吴湖帆笔意)
画扇面,折腾了一下午,眼睛不好了,画起来颇费力气。说起来我在读小学时就画过扇面,那会儿纯粹是玩的。文革那会儿,画家书法家都成了牛鬼蛇神,不准拿笔了,王星记扇子店里出售的折扇,全是伟大领袖手写的诗词,全国就他老人家一个人是书法家了。这可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有现象。我记得很清楚,用四角七分买一把漆骨的折扇,用旧了,自己用白报纸糊了一张扇面,画一枝红梅。那时候,也只有红梅是花卉中最具有革命色彩的了,你若是画牡丹或桃花,肯定挨批。后来,邻居,同学都拿折扇来要我画。我着实风光了小一阵子。
(扇面之二,仿张大千笔意)
现在我不常画画了,因为有一个与我同名同姓的画家,比我大二十四岁,祖籍、生肖、兄弟之间的排行都与我一模一样,巧得很,老先生偶尔也在晚报上发表一张画,不少人以为是我的习作,我不敢掠他人之美,再三说明此沈老非吾晚辈,所以我还能画吗?再说我怎么好意思跟老前辈抢饭碗头呢?再说了,不是我吹,我这么一画,老先生的画还卖得出去吗?所以这次我画了几张扇面,是不会在外露面的,一张,预备送继平兄的(继平兄早几天送我两把白扇子,我裱糊后一折拢,咔嚓一声大骨居然断了,这次去藏宝楼配扇骨,还没三五档的货)。只买到小一号的折扇,和尚头,每把一百元,跟猪肉价钱试比高,画好后就被太太的小姐妹抢去了,再留一把自己驱暑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