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淘宝日记之二

(2007-07-14 20:45:00)
标签:

宋影青瓷器

湖田窑

宋代贵族与执壶

分类: 叫花子捡垃圾
 

淘宝日记之二

 

 

淘宝日记之二

(宋低影青瓷倒模压花小酒壶)

 

昨天刚从韩国济州岛参加一个文化活动回来,比较累,睡了懒觉。起床时已经七点半了,八点多的样子,我又忍不住骑自行车去了藏宝楼。天不算太热,没有直射的阳光,也许受台风边缘影响吧,有风吹来比较凉爽。我先去了三楼,挑了几把扇骨,并配了扇面。洒金的扇面比较贵,要十五元一张,不还价。

既然已经到了三楼,就没有不上楼的道理。抬腿上去,跟以往一样的热闹,但已经过了捡漏的最佳时机,没有看到老叶和国良等人,我一个人就摇着折扇逛了起来,并不在意有斩获,心情倒也悠闲。

我在一个摊头前看到了一个白釉的四系大罐,通高大约有三十厘米,造型古朴纯厚,有一股雄浑之气充溢着,施釉不到底,露出三分之一的粉白带灰黄的胎骨。再看系的式样和粘帖上去的工艺,自然大方,圆润厚实,拙味很浓,可确定是隋代的。就在我趋前准备拿起来细看时,看到摊头前蹲着的那个人正是梁志伟,他带着两个学生在讨价还价。原来他也看中了这个大罐。摊主开价一千元,他狠心地还到两百,人家当然不肯答应。

既然他已经在谈价了,即使没成交,我也不好意思再跟摊主论价。于是我跟他一起再往里面一间大屋子里寻觅。

不出意料,老东西是越来越难找了,一些前些日子还在出售老东西的摊主,此刻也摆满了新仿的瓷器。这种真真假假的出境是很容易蒙人的,也可能他一时没拿到真东西,就用新仿品来出冲。他们是生意人,赚钱是第一要务,他才不管你真假呢。逛了一圈,我们在一个摊头前发现了一些老瓷器。经过交谈,得知摊主来自福建,是第一次来上海练摊,大清早到现在还没有开张呢。他面前一溜摆开的那些影青瓷,从器型和釉色来看,可以确定不是来自景德镇及周边地区,而是来自与江西接壤的福建。在宋元时期,福建一些小窑口也有仿景德镇的产品烧制出来,那时影青瓷的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

梁志伟看中了一件大肚子细颈的瓶子,品相完整,泛青的釉色相当不错,刻有莲花瓣,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三百元成交了。我发现梁兄不愧为江湖上混了三十多年的腕儿,善于把握摊主的心理,砍起价来心狠手辣,不像我,顶多拦腰一刀,最后在三分之二的价位成交,他是一刀下去在膝盖处。而且我常常没有耐心,也不在乎一百两百的,更在乎机会成本。再说大热天多费口舌也烦。在他的示范下,我也大着胆子还价了。我拿起一把影青酒壶,通高十厘米不到,但相当精巧,内我施釉,壶面及盖子满工,那个工匠很有耐心地刻了花纹,扁平的盖上有两小孔,不但便于出水,而且可以系绳,穿在壶把上能防止掉落。但梁兄请我注意它的底足,白中泛米黄,较松的胎骨告诉我们:它有可能是注浆的。但我还是买了下来。在放大镜下,积釉较多的地方可见到气泡大小不一,壶口及把柄上的花纹突出处釉面磨损明显,并有玉质感,还有土沁深入到釉的开片深处。

 

淘宝日记之二

(宋湖田窑小碟子一对及底足细部,底足露如处可见细小的黑斑,这是因为瓷土内含铁量较多,经高温烧结后,铁质聚集积淀的缘故)

淘宝日记之二

 

还有一件宋代吉州窑的注碗,通身施褐釉,莲花瓣式样。我们以往经常可以看到影青瓷的执壶注碗,那是贵族使用的器皿,与执壶配套,用于温酒,在五代及宋的画中也可以看到,比如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就出现了这种执壶。现在这种吉州窑的壶托,在市场上是少见的,于是我也拿了下来。

 

淘宝日记之二

(宋吉州窑执壶莲花形注碗)

 

最让我动心的是一对小碟子,根据器型和釉面判断,它们应该是宋代湖田窑的产品,虽然它们素面素心,但撇出的唇沿和高而小的圈足使整个器物看起来相当典雅。湖田窑的器物,这几年一直在涨,涨得比猪肉还快。四五年前,一只出筋的小碟子,也就是一两百元的样子,划花的镗锣洗子,直径在十厘米左右的,顶多一千吧,现在都翻好几番了。所以当那个福建人开出五百元的价格时,我还怀疑自己听错了呢。但是按规矩,再便宜的东西也一定要还价。不过他从我的眼神里知道了这对东西是不错的,咬住不降。最后我以五百元拿下,不过要他送我一个明晚期的青花酒杯。酒杯削足过肩,用写意笔法画了三条鳜鱼,并配有莲花等物,相当传神。

还有一把影青的执壶,器型比较大,通高在三十厘米左右,素面,可能是在多水份的地表下埋藏太久的缘故,土沁严重,釉色也变黄了。梁兄认为是宋代的东西,但我从它的器形上判断,更加接近五代,因为壶腹比较厚实,口颈比较长,呈喇叭口,这是从唐向宋过渡时期的特征。不管怎样,这样大的壶已经很少见了。再想想吧,宋代的东西嘛,经过千把年的掩埋,到今天重见天日,而且没坏,殊为不易。如果允许我虚拟一下器物增值的情景,那么我要告诉你,如果你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将一个铜板存在宋江任董事长、吴用任总经理的梁山泊银行里,利上滚利到今天,在你家的账面上应该有多少钱呢?这笔账谁都会算吧。所以只要是完整的老东西,在审美上没有问题,把握机会买几件是不会错的。梁兄也买了好几件宋代的瓷器,他的表情相当满意:谁说来晚了就没有东西了?

 

淘宝日记之二

(我估计这把执壶是五代的)

 

还有一件瓶子,通高大约在二十五厘米,鼓腹,颈与把都较为修长,喇叭口,泛青的釉色很不错,但我不喜欢它腹部那四条长出尖刺的装饰,摊主开价也不算太贵,但我没有要。其实,抛开成见的话,这件东西还是值得收藏的。我知道,今后再要与它重逢也难了。还想到二楼买印章石,一摸口袋没钱了。

总的来说,今天的收获从文化价值上来研判,还算不错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