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逸飞陪你撒尿

(2007-02-16 20:48:45)
分类: 像煞有介事地生活

陈逸飞陪你撒尿

 

    以我与陈逸飞几次简短的交谈感受,发觉这个画家是容易接近的。他给人一种亲切感,没有架子,没有盛气凌人的腔调,待人接物是得体的,还有一种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很符合都市人的处世标准。或许你会觉察到他有点做作,带有含蓄的表演性,但还是乐意接受。在外国人出没的场所也是不亢不卑的。这样的上海男人是很容易讨得女人欢喜的,他有众多的崇拜者也就不出大家的意外了。

    刚出道时,陈逸飞画过《啊,黄河》和《占领总统府》,走的是纯文学的路子,高扬而激越地溶入主流文化。后来一幅《故乡的桥》使他暴得大名。这是国际路线与通俗小说路数的最佳结合。故乡、小河、河埠头,一孔如月的石拱桥,这样的组合,让老人伤怀,让孩子憧憬,经由名人与伟人交手后不同凡响。盛名之下,他似乎醒悟到怀旧的主题是现代人的精神渴求,于是往调色板上猛挤河水的靛蓝和仕女的洋红,一眨眼就有了《浔阳古韵》、《红粉》、《丽人行》、《水乡系列》等作品问世,几乎将怀旧的暗红色云层罩住我们这个城市,并借助媒体的强大辐射力和拍卖行的槌声将新古典主义情绪传递到大江南北。

    陈逸飞的作品,画出了世纪末的情结,画出几代人对逝去岁月的最后一瞥,画出了怀旧风尚的点睛之笔。当然,也画出了某些人封藏得极深的心思。于是,几乎一夜之间,陈逸飞的画几乎拨动了所有都市人的心弦。

    首先是有些二三流、甚至是不入流的画家紧跟陈逸飞走进浔阳古韵,希望在城市人的怀旧梦中分得一片云彩,收获名声和润笔。陈逸飞笔下的人物一度成为中国女人的肖像画并款款走向国际市场,老石桥和民乐器还有丝绸旗袍也强化了这种文化符号,差点升华为一种中国精神。然后是精明的商人从中破译了中国人聚焦在陈氏作品里的怀旧情结,归根结蒂就是男性眼里的一种女人柔弱的颓废姿态,加上可以驰骋想象力的巨大的暖昧空间。

    于是,不难想象。随着陈逸飞的作品上了挂历台历,进入寻常百姓家、尤为单身男子宝爱。又被印在饭店请柬上,成了一种消费符号。在景德镇还画上了瓷瓶瓷板,入窑一烧,走形难逃。然后是有限或者无限的印刷品,用镜框一套,就在路边的画廊里与八十年代剩余的丝绒画一起向新居刚刚装修结束的市民招手。再然后是尽情的摹仿,通过画廊、工艺品商店大肆倾销,每一笔都跟画地图—样一丝不苟,粗看看画得还像回事,凑近看就要皱眉头了,无一例外的是,那些女人的身姿更加躁动不安,脸上流露的风尘感接近街头广告,从崇阁朱门一下子落魄到秦楼楚宫。

我曾在一家饭店里看到陈逸飞两幅相同的画同时出现在一间包房里,不同的只是一幅大些,一幅略小,两幅画隔着满桌鱼肉荤腥相对而悬,一起将走了调的《春江花月夜》奏响。这还不是最糟的,我曾在一家饭店的豪华洗手间里看到每个小便器上都粘着巴掌大的陈氏作品复制品。老板如此体贴,估计有手下人向他进言:陈画家的作品有利于优化厕所文化,说不定还有利尿功效。那么请想象一下,有客人急匆匆如厕,而这位老兄的膀胱口正在发炎,早晚经受着难忍的煎熬,此时憋红了脸还不见动静,猛抬头,《浔阳古韵》,美人吹箫,于是,哗——痛快。

陈逸飞的画被糟蹋成这付模样,并挖掘这样的功能,画家本人大概永远也想不到。幸亏他有大气度,不然要气疯的。

如果说通俗是憨厚平实的微笑,庸俗就是一边剔牙缝、一边冲着上司的谄笑,恶俗则是露出一排黄牙的傻笑。陈逸飞的不幸遭遇说明:对吃艺术饭的人而言,如果你向世俗卖笑,世俗就会将你粗暴强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