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缸鸭狗与江阿狗

(2007-02-15 12:46:04)
分类: 非腐败吃喝

缸鸭狗与江阿狗

 

中国人过节,突出一个吃字。这是长期来处于落后的农业经济模式的后遗症,平时没啥可嚼的,弄不好还要捡点野菜剥点树皮挖点观音土对付对付,好不容易熬到过节,就想吃到撑破肚皮。杨白劳过年,还要搞两斤白面包一顿饺子呢。元宵节是一连串大吃大喝中的重要一环,因为是春节后的第二站,肚皮里还有一层油脂没消化,咱就吃甜的吧。于是,汤团登场了。

南方人吃汤团,北方人吃元宵,同样是糯米制品,同样是裹了馅的水煮,叫法却不同,这常让老外看不明白。其实,老外不懂,咱中国地广人多,隔山不同音,十里不同风,在饮食这档事上,也就变化无穷了。北方由小麦文化统领餐桌,烙张饼啊,蒸笼馒头,他们绝对拿手。南方是稻米文化主导全局,煲锅粥啊,包个汤团啊,可做得相当细腻。所以,北方的元宵是按小麦制品的思路操作,馅是百果的,先搓成小颗粒,然后放在盛有糯米干粉的竹匾里滚来滚去,馅心沾了粉,越滚越大,像滚雪球似的,最后就成了团子。这情景跟中药店里做药丸也极为相似。

南方的汤团做法完全不同,就拿我家来说吧,祖籍浙江,是稻米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方,先要选十来斤上等糯米,淘干净后浸泡一天,第二天带水磨成浆。这个苦差使通常由我来担当。我家有一只相当考究的石磨盘,是从绍兴背来上海的,开磨前母亲要洗净,如果磨缝模糊了,还会请石匠上门来重新凿过。磨盘大如席面,推起来要用吃奶的力气,但看到雪白的米浆从磨缝里中流出来,再想想汤团的美味,不由得再加把劲了。

糯米浆盛在缸里静静地沉淀着,要吃时盛进布袋里吊一夜收收干,就可以包汤团了。乌黑的馅心是事先腌好的,板油、绵白糖加黑洋酥,搓成小颗粒包进雪白的皮子里。所以南方的汤团表面是很光洁的,摸上去有点像婴孩的屁股。下锅煮,三点水后浮起。咬一口,皮子糯性十足,但从来不会粘牙。黑色的馅心直往口腔里喷射,甜甜的,烫烫的,让人满心欢喜。吃着汤团,春节就到了。南方人是从春节开始就吃汤团的,团团圆圆嘛。

我吃过北方的元宵,紧实,皮厚,馅心也无甚特色,就连一碗汤也是浑浊的。北方人一旦吃过南方的汤团,再也不敢吹牛了。

不过话也要说回来,北方人包饺子是没的说,比上海人包的馄饨好吃多了。这也证明北方的小麦文化同样不可低估。当然啦,广东人要发声音了,云吞还是广东厨师做出来的最鲜口噢。

咱们就不争了吧,元宵节单说汤团。汤团尤以宁波的最佳,宁波人说话震耳欲聋,但深谙稻米文化的真谛,打年糕,打糯米块,包汤团都是天才。我老家在绍兴,自古以来宁绍一家,所以汤团的风格与宁波是一路的。不过再怎么讲究,总敌不过亭子间里的阿婆。阿婆是正宗宁波人,好吃臭冬瓜、霉千张、霉菜根,做汤团也是一丝不苟的,板油一定要选猪身上最佳的部位,黑芝麻也要粒粒拣过。她做出来的汤团,可以招待英国女王。

过了立春,缸里的水磨粉就要换水,不然会发酸。再过段时日,统统沥干,晒成水磨粉块,放在小缸里,开春后都不会发霉。立夏吃酒酿小圆子,也是一道南方人才能深谙其妙的美味。

旧时宁波城隍庙大殿前开了一家汤团店,招牌上画着三样东西:一口缸、一只鸭、一条狗。奇怪吗?其实这是店主的名字:江阿狗。不识字嘛,只能用三样东西表示三个字。没文化不要紧,缸阿狗卖的黑洋酥汤团照样驰名海内外,生意好到要排队。阿婆以此来教育我:“不要整天看书,做一个书笃头有什么用?你看人家江阿狗,包包汤团就讨了三个老婆呢。”

老太太说这句话时,社会上正在批“读书做官论”,糯米要凭票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