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飞饼的游戏精神

(2007-02-13 16:47:18)
分类: 非腐败吃喝

印度飞饼的游戏精神

 

 

上海这些年也开了不少印度餐厅,但说实话,印度菜并不好吃,烂糊糟糟的一砣东西刮在盆子边缘,你根本猜不透是肉还是鱼。味道嘛,就是咖喱当家,红黄蓝绿,一直辣到你眼泪汪汪,投降。然后一份吓人的账单掷来面前,仿佛是丧权辱国的和约,不签也得签。不过话说回来,印度飞饼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亚于印度舞娘的肚皮舞。

印度飞饼有甜有咸,我们一般喜欢吃香蕉馅的,它比较有风味。对我而言,味道是次要的,我更愿意欣赏印度厨师的现场表演。一团饱蘸植物油的湿面,揿成薄饼,不成方圆也无所谓,然后……眼睛一瞬它飞起来了。一次次地在厨师的头顶旋转,犹如阿拉拍神话里的飞毯,将带着故事的主人公向着幸福的结局飞去。

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经过几次高飞的那张饼非常薄,呈半透明状,然后涂一点馅料放在平底锅里烘,最后由服务员端着飞向一张张垂涎三尺的大嘴巴。关键在于,飞饼要足够的薄,但不能破。一洞在饼,全盘皆输。其次是要足够的大,中国古诗中所谓的“雪花飞来大如席”,用来形容飞饼是同样贴切。但最最关键的是,飞饼厨师要有足够的游戏精神。我见过最有趣的厨师就是这样的:微胖,唇下留有浓密的胡子,手背上的汗毛清晰可见。捏面团时,一边哼着恒河边的家乡小调,一边颤动全身的肌肉,等那张纸一样薄的饼在头上飞转时,牛眼般的大眼睛会瞪得滚滚圆。并非担心它掉下来砸破脑袋,纯粹是逗逗围观的群众。潜台词就是:技术含量如此之高的飞饼,你不想尝尝吗?

于是,大家纷纷点来吃。也于是,厨师一直手脚不停。但是他乐意,他真的很乐意,因为他饼不离手,曲不离口。更高兴的时候,他还会将饼高高抛起,如阿帕奇直升机那样在半空中停留一小会,然后稳稳接住,一片尖叫,一阵鼓掌。

因为印度飞饼有如此的观赏性,不少中餐馆也引进了这个项目,在餐厅现场表演,也算眼球经济的实例吧。中国厨师做的飞饼虽然也足够薄,但总不好看,盖因为他缺乏游戏精神,他哼不来印度小曲,更不会发“羊颠疯”。

印度餐厅里还有一道马拉茶也值得一尝。这种茶说穿了就是红茶加奶再加一点点香料。在酒吧台前操作的印度酒保将滚烫的茶汤通过两个锡质茶罐对倒——形同一条富有光泽的褐色绸带在他双手间飘舞。经过十几次对倒,拉茶就有了卡布其诺的丰富细沫和滑润口感。同样具有游戏精神的是,唇上留胡子的印度酒保动作夸张,善于炫技,绝对不会将茶汤溅出茶罐。

中国民间的薄饼当数山东烙饼第一,卷大葱蘸酱,大口咬,爽到家。但我觉得山东大嫂做起来离不开擀面杖,重技术而轻随机发挥。江苏的姑嫂饼,一个木模敲出一个饼,有旧道德的规范在里面暗藏。春卷皮子,杭州人称之为春饼——有南宋遗韵,与上海人包了韭黄肉丝馅油炸不同,他们是卷了“油炸桧”吃,更具饼的特性。做起来倒是纯手工的,但摊皮子的厨师手段高明,摊成的皮子大小一样,自觉遵守工业社会的伦理,我认为还不如印度飞饼大小没有规矩来得好玩。

饮食之道,自古而今,保留一点游戏精神不易。现代人有钱了,学绅士腔调,正襟危坐吃牛排吃蜗牛,报上还教人家如何左叉右刀,其实可笑之极。我们为什么爱吃飞饼?爱吃十三香小龙虾?爱吃羊肉串?爱吃一切手抓的美食物?就因为不拘礼法、张牙舞爪,从做到吃都贯穿着纯朴的游戏精神。其实西餐里有些食物也用手抓,比如披萨和烤鱼,老外并不缺乏游戏精神,我们可不要邯郸学步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