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 简单抑或复杂的尝试(*^__^*) 】

以前听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说:鸡蛋可是好东西啊!那么小的一个蛋蛋,生生地孵出一个活鸡,凭什么啊!…… 也许这是对鸡蛋有丰富营养最朴拙、最直观的注释吧。所以啊,吃鸡蛋是个不错的补充营养的途径,尤其是补充蛋白质为主的养分。
但据所谓的营养学专家说呢,最有利于人体吸收的吃鸡蛋法,就是清水煮熟,即吃煮鸡蛋是也。
煮鸡蛋的方法——姑且也可以称作方法的话,那似乎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计了。但就因为营养学家还说了下面的话,就立刻使煮鸡蛋不得不很需要技术支持了:
最利于保持最大限度营养、最利于最大限度吸收的煮鸡蛋,应该是煮的很嫩的蛋,最好是略微带一点溏心的。颖韬的感受是太嫩会不熟,吃来腥气弥漫,引人恶心;太老则蛋白过度凝固、营养损失太多,不仅香味太淡,也韧劲太过,有如咀嚼胶皮,情趣全失……

【感觉到颤颤、温温、软软的动态了没?(*^__^*) 嘻嘻……】
这样说来呢,以颖韬先生的经验看,这看似简单的煮鸡蛋,确也大有“学问”呢。
学问何在呢?在于技术;
技术何在呢?在于火候。
火候秘诀为甚呢(实际操作如何拿捏)?
颖韬先生给出的答案,则是一维的傻瓜法则:一个时间段。
(秘诀是时间的长短)。
真的,颖韬先生不辞劳苦通过无数次的潜心研究,慢慢摸索、最终发现,复杂的火候可以简化为时间段。
似乎说到这里您一定感觉颖韬先生是在卖关子,天地良心!哪里有什么关子吆?
那关子仅仅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呶——有如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公式,尽管相对论博大精深,但狭义相对论的公式却简单得要命:能量(E)等于质量(M)乘以光速(C)的平方。

虽然它来自于颖韬的用心研究和无数次的考查体验、虽然它浸透着颖韬的专注与心血……但颖韬先生依然决议要把它贡献出来。不仅要贡献出来,还要让它既简单实用,又便于操作,完全可以满足智商50以下人士的掌握、操控(甚至可以将其交给闹钟)……
届时,您一定会由衷地赞颂:颖韬版的煮鸡蛋秘诀同样是简单的无以复加——
英文版
【100°C + 300S】
汉语版
【100摄氏度 持续
300秒】
将洗净的生鸡蛋放到锅里,再添上没过鸡蛋的自来水之后加热,把水烧至沸腾(开锅),看见第一个气泡咕嘟上来便即刻开始计时,以300秒为时间段,到时即离火或关火,剥去皮皮儿,即得溏心鸡蛋!

【溏心鸡蛋+清蒸木瓜】
颖韬曰:
即使对待的是小事,也依然要如做大事一般重视与严谨。
颖韬自始致终相信:大道理就蕴涵于点滴小事之中,信然!
……他日就自己而言,煮鸡蛋的秘诀来自于细心;今朝就受益者而言,煮鸡蛋的秘诀就来自于本文的贡献呶……(*^__^*)
嘻嘻……(“自负”喽)。
想不想?
试试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