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木樨肉”新做

(2007-04-26 20:29:21)
标签:

美食

感悟随笔

休闲

谈天说地

家居

木樨

木樨肉

鸡蛋

木耳

五花肉

分类: 简单料理

“木樨肉”的大胆革新之作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木樨肉”新做

 

      木樨肉,系传统正宗鲁菜,且为鲁菜之代表之一。有人把它的名字写成、理解成“木须肉”是错误的。这里有必要先澄清一下。

 

   这个菜品用到了鸡蛋,鸡蛋炒熟后是鲜艳的嫩黄色,如黄色的桂花一般。

    而桂花的别称就是木樨。淡淡黄色的鸡蛋“络蓑”,可不就像一朵朵零落的桂花么?

    你想想这菜名多好听、多漂亮啊。

 

    但传统的木樨肉能不能搞点革新?不拘泥于传统、随心所欲,“就地取材”,那不更适合生活工作节奏都很快的上班族吗?

    意欲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或革新一下,首先应弄清楚传统、“正宗”的木樨肉到底是如何做的

 

     我们先看看它的组成:

    主料就是猪的肥瘦兼有五花肉,鸡蛋;配料是玉兰片、木耳、青蒜;

    调料有常用的葱、姜,浅色酱油(也有再用甜面酱)、料酒,再就是盐和花生油了。

 

  再看它的预备加工工艺,不外乎是将肉切成丝或条片,加几滴水抓匀淀粉;木耳切成粗丝;玉兰片切成细丝;青蒜切寸段;鸡蛋打入碗内打散。

 

    至于它的制做也并不神秘,更不困难。

   炒勺内放入花生油,倒入鸡蛋炒至9成熟时盛出。勺内再放少许花生油,加入葱姜丝、肉丝煸炒,炒至肉丝稍变白时,放入甜面酱,待甜酱炒出香味时(不要炒糊),随即放入酱油、配料、鸡蛋、料酒,翻炒均匀后出勺即成。

 

    得!

    简而化之,通而俗之,所谓木樨肉,不就是鸡蛋炒肉丝或肉片嘛。其他的不是配料就是调料。  

 

    今天下班路上,应老婆的嘱咐买了7.8元的鸡蛋。做晚餐时,看见那红皮鸡蛋实在是喜幸人,就有品尝的欲望,恰好中午剩余的水发木耳,尚有几朵,当然了冰箱里少不了五花(猪)肉,还有尖椒等,何不来个新法木樨肉呢?这木樨肉革新之作,业已多次制做,对咱已是轻车熟路了。

 

    猪五花肉切片,我觉得片比丝好,习惯于切片,因为它简单,符合我的理念(我今晚的猪肉量很少,原因是三口人都不想吃太多的肉,所以,我作的这道菜应该叫木樨木耳更妥贴)。木耳以手撕碎为小块,依然是为了简单省事。鸡蛋用了三只,打散为鸡蛋液。

 

    先炒9成熟的鸡蛋,出锅备用。

 

    接着炒肉片。炒锅内放适量的花生油,下入花椒粒,油6~7成热时下肉片,煸炒,便颜色为浅色时加淡色味极鲜酱油继续煸炒,然后加葱花(因为是晚餐,所以把姜丝省略了)、木耳略炒几下,接着加9成熟的鸡蛋,在锅内翻炒的同时将其打散,加尖椒段、加碘盐,拍扁的蒜瓣。鱿鱼家里没有青蒜的存货了,只好“拿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呗;将蒜瓣拍扁而不切碎为末,是便于上桌前将其挑出,增加美观的品相。  

 

    这道菜的风味特点依然是:

    鸡蛋形似木樨黄花,鲜艳明快;肉片(丝)鲜嫩,木耳的野味、“木樨”的蛋香、尖椒的辣香、肉片的肉香,在蒜香的衬托和推举下,实在是色美味香的家常菜品!

    尽管这已经不是纯粹传统意义上的木樨肉,但却离经而不叛道,精髓的内容还是木樨和肉的绝佳配搭嘛。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木樨肉”新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