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你的上帝未必是他人的菩萨

(2015-06-23 08:50:57)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你的上帝未必是他人的菩萨
沧浪客


    6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教授童庆炳先生因心脏病辞世,享年79岁。此消息因于丹在其微博第一时间发布,故使媒体一地哀鸿。
    诚然,童庆炳先生治学严谨,在文学基本理论、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等领域的研究造诣极高,其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现在大概有500多所高校在使用”,并且,1987年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联合开办创作研究生班,童庆炳担任该班级辅导员,并有授课,还曾指导莫言的硕士毕业论文。但众所周知,当时的那个“创作研究生班”,主要还是为了解决部分名作家们的学历问题,除莫言外,余华、刘震云、迟子建、严歌苓、洪峰等人都曾入班就学。师尊因弟子而贵,那是有的,但媒体称其为“文坛教父”、“培养了莫言、余华……等著名作家”,那就太过“标题党”了——往后,但凡有当时那“创作研究生班”的授课教师离世,是不是都要增添一位“文坛教父”呢?
    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加之童老先生心地良善,莫言多次感念其恩,原是莫言仁孝忠厚的应有之义。2013年余华曾写短文《小记童庆炳老师》,说“我在1993年辞去浙江的工作定居北京以后,童老师为我操心,当时程正民老师是北师大中文系主任,童老师和程老师做了学校方面的工作,想把我调入北师大中文系教书,后来是我自知教书不行,主动知难而退,辜负了童老师和程老师的美意。”也颇令人动容,但这恐怕都只与童老的“敦厚慈悲”有关,却与“文坛教父”无染。
    抛开基督教和意大利西西里黑帮家族对“教父”一词的独特释义不谈,望文生义,大约可把“教父”理解为“生命的导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就算莫言和余华他们愿意认童老为教父,那么像贾平凹、陈忠实、王安忆、韩少功……等无数当今中国文坛的精英大拿,所有未曾在1987年就读于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联合开办的那个“创作研究生班”的经典作家们,难道都甘愿拜童老为“教父”吗?很难。
    童庆炳老先生无疑令人尊敬、感念,但贸然冠他以中国“文坛教父”之头衔,未免也太过轻浮草率,料想童老的在天之灵也自不安,还望媒体人别再“标题惊风雨,内容泣鬼神”才好。须知,你的上帝,不一定是别人的菩萨。


          2015年6月15日于昆明西坝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