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对我国当下文学评论总状况的一点看法
(2015-03-10 09:35:37)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鲁迅文学院第九届高研班调查问卷已经发下来好多天,一直没往上填。如今,再不填就没有时间了,试着填了一道题,抄录于此吧:
*你对我国当下文学评论总状况的看法?
我觉得,纵向说今天的文学评论不如1980年代,不如五四,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况且,也不一定属实。应该说今天,文学评论家还是在积极认真地工作,也取得了很扎实的成果。尽管,由于文化消费多向分层,文学成为受众可以选择的众多模式之一,文学评论消费所占分额自然又小了许多,但是,文学评论还是有自己的受众,还是在发挥着自己的重要作用。
当然问题也是明显存在的。首先,我以为是文学评论家的视野还有必要进一步放宽。1980年代,为了祛除极左规制对文学的不良影响,一批文学拓荒者策略性地大力倡导文学内转理论,极大地解放了文学生产力,推动了文学的破冰和茁壮生长。这是文学内转理论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但是,随着文学生产力的逐步发展,文学内转理论的局限性也很快暴露无遗。受其影响的文学,视野日益逼仄,作家的气宇日益狭小,作品的格局日益琐细。1990年代中期,一批文学评论家,痛感文学严重失语的症候,倡导人文精神,倡导文学冲破自缚的蚕茧,接通内外,恢复文学生产的精神元气。后来,他们又由文学而文化,借鉴利用现代、后现代文化理论,以前瞻性的理论话语试图创新性地解释文学,从而为文学走出困境寻找突破口。不过,从总体来看,文学评论家的视野还显现狭窄之态,过时的、无效的言词还时现耳边。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另一严重问题,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存在巨大弊端,严重影响文学评论的健康发展。自1978年中国开始建立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后,知识和专业技术受到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重视,这曾经刺激中国学术的生长发展。文学评论也逐渐摆脱了感悟式点评,而纷纷注意利用各种文学理论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从而具有相当的学术含量。但是,随着职称评聘制度大面积铺开,它愈演愈烈的官僚化使其建立之初的积极意义被消耗殆尽。还有当下愈演愈炽的学术评估、硕博点申请,日益演变成劳民伤财的学术腐败。体制中人为应付硬性任务而反复复制,抛开质量只求数量的论文写作使当今的学术研究成为最大的文化垃圾场。1990年代后期,文学评论重心逐渐从文联作协系统转向高校。高校教育体制所存在的弊端便也严重波及文学评论的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决心清理整治的时候了,否则,中国教育发展难以为继,中国的文学评论的发展也面临巨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