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名思义,“波浪椅”就是波浪形的椅子,这把椅子原名叫做“the
Ripple Chair”,有几种不同材料的制品,一种是是用热注聚丙烯塑料(polypropylene)注入模具做的,表面精细抛光,看起来具有金属那样的哑光感觉,不像塑料制品;另外一种则是用不锈钢抛光磨砂,椅子坐部和扶手靠背均有浮雕式的波纹状,设计的原意是沙滩上海浪冲刷留下的一波一波的痕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记忆痕迹”。海浪越轻微,浪迹也越精细。这把椅子因为舒服,又具有如此的艺术性,所以成为室内室外都可以用的家具。如果仔细观察,这把椅子可以堆砌,最高可以叠到5张那么高。
设计评论也有说这把椅子是模仿蝴蝶形状,在波浪纹样上是表达了日本的禅宗枯山水的细石波浪。这把椅子的设计师是名家朗.阿拉德(Ron
Arad)。
阿拉德的设计往往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特别是对材料、结构的使用上,但是总有不同的处理,结果看起来或者是不突出科技含量,或者是拿科技性开玩笑,因此被德国一个设计史论家归纳入“调侃高科派“(Trans
High Tech),这个字直译是“过度高科派”,其实从设计上看,是对高科技的结果感到不安的一种反应。简单来说就是拿高科技开玩笑,戏谑、调侃、嘲笑、逗乐,作品相当放荡不羁,基本都难以批量生产,更加接近艺术品,而非实用品。这类设计最有代表性就是这把“波浪椅”的英国设计师朗.阿拉德。

阿拉德的设计,往往是与高科技开玩笑的,比如他的“书虫”(bookworm)书架,是一条可以自由弯曲的带子,上面有些凸出的书档,可以弯曲成S形,也可以弯曲为Q形,更可以弯曲折叠成一个同心卷,还可以完全拉直成一列书架,无论如何弯曲,他的这条“书虫”都可以放书,摆放的形式,可以挂在墙上,也可以摆在地上,使用者可以率性而为。四叶草形状的塑料椅子,坐在上面舒适,而且那种四叶草给你的春天的浪漫,还总是挥之不去。这就是阿拉德设计的神奇之处了:把握住了雕饰和家具之间的关系,更加利用雕塑包含的形式象征性特点,让产品有了个性,并且有了人情味。他的作品都有一种克制的雕塑感,因此,不但是用具,同时也是艺术品。 能做到这一步的设计师少之又少,阿拉德因而也得到设计界高度的评价,成为世界现代设计中一个很有分量的设计师。设计的对象是工具,是用具,而艺术与设计的最突出区别是艺术品的无实用性。好多艺术家想做设计,结果往往是过于艺术,而实用性不好,一旦实用性太好,艺术感就弱了。把握好之间的分寸,实在要靠功力。
阿拉德设计的舞台灯(Aerial
light)好像将一堆电线胡乱堆砌缠绕而成,他设计的“罗维(Rover)”椅子看上去像是旧货市场里的破椅子,他设计的一把叫做“好脾气”扶手椅(Well-tempered
chair, 1986),用黄铜板弯曲焊接而成,感觉像是随时可能弹开,很有紧张感,他设计的碎纸机,把打碎的纸张碎屑吹在碎纸机周边,像个稻草堆一样,他设计的金属屏风,好像是经历过战争的铁门,弹痕累累。刻意地追求一种后工业时代的气息,是他之所以被称之为“调侃高科派”设计师的原因。

在他新设计的作品中,这一把“波浪椅”则是最流行的,他设计这把椅子的时候比较收敛突出的调侃科技性,而是利用科技材料、表面磨砂处理这些手段,而创造更加舒适的家具,因此可以视为他设计上的一个延续节点,同时也是一个转折点。阿拉德在此之前都被描述为“惊人”设计师,主要是他的“调侃高科技”设计往往有粗糙的混凝土、切割金属的做法,让很多人感觉难以接受,而这一把椅子则变得很温柔,充满了海滩上细沙滩的自然感。
阿拉德1951年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1970年代在特拉维夫艺术学院学习,1974年到伦敦,在英国建筑最高学府的“建筑协会”(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London )学建筑。毕业后两年,就与他人合伙开了设计事务所,1989年正式命名为“朗.阿拉德设计事务所”,集中做产品设计。他除了做设计之外,还在好几所大学教设计,包括维也纳的应用艺术大学(Hochschule
fur angewandte Kunst, Vienna ),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等。他的设计获奖无数,早在1990年代就已经是列入设计史的人物了。他从1997年开始担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系主任直到2009年。他最近一直在特拉维夫设计一栋摩天大楼,叫做“the
ToHA 综合写字楼”,这个建筑将在2018年完工,是以色列最高的摩天大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