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兰克福是德国的中小,机场是欧洲最重要的枢纽,而火车站也是四通八达的中小。火车总站德国人叫做“Hauptbahnhof”,往往简称为Hbf,这里靠近梅茵河(Main),因此,有时候人家称这个车站为Frankfurt
Main,这个“Main”其实是指”梅茵河”。在欧洲这就是枢纽级的火车站了,每天运算乘客45万人,在中国只能算中等车站,这个车站和德国南部的慕尼黑中央车站(Munich
Hauptbahnhof)、北部的汉堡中央火车站(Hamburg
Hauptbahnhof)并列,均是大站,在欧洲也名列前三大。
英国诗人彼得.林(Peter
Ling)对欧洲车站的感觉是空旷,我对于大部分欧洲车站也是这种庞然大物、空旷荒凉的感觉,他在写Harviston
end 车站的诗里面有说: “我看出了车厢,突见空旷车站,轰隆进入,带着空吼"(I
looked out of the train,And I suddenly
saw the empty station,As we hurtled through, with a hollow roar . .
.”在法兰克福这样的大车站,你会顿时找到这种感觉。工业革命后期的遗存,依然宏大,陈旧,既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枢纽啊,同时也是一个纪念碑。
法兰克福车站是19世纪末叶,当局把三个分散的小车站合并而建的,1866年奠基,车站设计方案公开竞标,德国建筑师赫尔曼.艾格特(Hermann Eggert)中标,总工程师是约翰.威廉.施伟德(Johann Wilhelm Schwedler),钢铁穹顶构架,全玻璃穹顶,花岗岩立面,新古典风格和现代建筑结构相宜得章。直到现在看,也是一个非常典雅的好作品。车站是在1888年8月8日开幕的,你说德国人也新“风水”,这个日期选择可能真是有异曲同工的地方。1924年加建两翼。欧洲大部分车站的布局都类似:T型结构,火车轨道到头,就是车站入口,和国内车站建造铁路平行方向完全不同。建造自然是标准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在建筑的时代,欧洲还没有什么其他风格可以选择。现在的建筑立面玻璃墙是,有“法兰克福总站”(Frankfurt Hauptbahnhof)的全名,另外有“德国铁路”(the
Deutsche Bahn)的红色标记。
2015年我是从斯德哥尔摩飞到法兰克福机场,租车之后进城,在法兰克福车站旁边住酒店,贪图的是交通方便,车站周边什么吃得都有,地下铁、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去机场的巴士也非常方便,从火车站可以到欧洲的几乎大部分城市,车站有24个月台,124条轨道,媒体开车342对长途列车,城际列车则是290对,评价日乘客大概在35万人左右。我在旁边的小书店找到一本关于这个车站建设的书,叫做《梅茵河畔的法兰克福车站建设》(Bundersbahndirektion
Frankfurt am Main),内容介绍详细。
我有时候会呆呆的建筑前看好长时间,主要是思考如何思考它的宏大和壮美。所谓“新古典”(Neo
Classic)建筑,体现的古典审美原则,而古典的美,是功能、理性的美。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说美的事物总是主题鲜明,而总是在凝固的对象上“(“for the former(good) always
implies conduct as its subject, while the beautiful is found also
in motionless things”),法兰克福火车站是一个一目了然的大车站,主题突出,而又是一个纪念碑一样的灰色钢铁、玻璃、花岗岩建筑物,一个最集中的凝固符号,因此,从古典美学来说,必是好作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