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是看见“底特律”这个名字,我脑海中总是闪过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闪闪发亮、超现实主义的北美汽车大展,荒芜一人、破败不堪的末日城市中心。对很多人来说,这两个形象可能是前后关系,今日繁华的大都会,有一天会变成废墟。李德利·司各特(Ridley
Scott)的《银翼杀手》(Blade Runner)中的洛杉矶,约瑟夫·科辛斯基(Joseph
Kosinski)的《遗落战境》(Oblivion)中的纽约,而底特律的这两个场景则是真实同时存在的,颇为魔幻。在我一生中走过的这么多城市中间,底特律可能是最具有这种断层、跨代共存特点的地方,繁荣和破产并存,过去和今日共存,今日与未来共存。如果简单的说底特律就是一个凋敝之地,我感觉过于简单粗糙,这个城市实在是独无仅有的。
这里是美国
“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总部所在地。长期以来,美国汽车业的繁荣造就了底特律,1950年代,底特律人口180万,成为美国第五大城市。随着汽车业在衰退,底特律也逐步衰败,汽车厂相继关闭,失业人口剧增,大量人口逃离底特律。留下一座废城。

我第一次感觉到这两个场景的并存是在2007年,和底特律汽车大展有关。米其林公司(Michelin)在汽车大展上举办一个旨在推动青年参与概念汽车设计的比赛,那一年请我去担任评委。从洛杉矶飞去,到底特律机场已经感觉有点魔幻,是因为机场里面有一个给伊斯兰教徒做祷告的清真祈祷馆,要知道这是“911”事件之后,美国全国还处在对恐怖袭击的恐惧中,突然看见好多阿拉伯人在那里面跪拜,颇为惊异。出得机场,外面有汽车大展接待人员接机,豪华大车,一路无碍,走机场高速,入到底特律市中心,灯光阑珊,入住旅馆,忽见是一座好像好莱坞电影中1930年豪华酒店,叫做“底特律运动员俱乐部”(the
Detroit Athletic Club,一般叫做the DAC)
,外部是新古典主义的堡垒,内部则是金碧辉煌,一股昔日辉煌的场景,据说整个酒店在1999年重新装修了一次,整旧如旧,又是一个诧异。
第二天早上,我醒得很早,那是圣诞节之后的一个星期一,非常寒冷,透过窗户看看外面昔日的底特律市中心,高大的新古典建筑林立,有歌剧院、百货公司大楼,高架捷运铁路,却空无一人。我心中有些揣揣,觉得自从到了底特律都好像在梦中一样,为了证实自己的确不在梦里,穿上大衣走出酒店。却真是走进了梦幻之中了。
星期一早上10点钟,飘着片片雪花,在美国排名第五的大都会市中心,我一个人漫无目的走着,没有行人,没有车辆,那些建筑曾经都是美国城市的骄傲,三段式外形,立面有浮雕、彩绘,大理石、花岗岩墙体,拱券山墙,都留下了百年岁月的痕迹。我看见有捷运轻轨列车在高架上慢慢走过,就走上车站,也是没有几个人,入站口有个标志,上面写着“为了避免拥挤……”,我当时的感觉是很怪异,因为几乎完全是空的。列车来了,是自动的轨道车,没有司机,我一个人坐在上面,走了一圈,看见的是一个好像城市化石,高楼大厦林立,
凋敝的空置建筑物的框架张牙舞爪,铁灰色的天空,看不见任何人。底特律真是一个死城!

那天下午,我去底特律汽车大展参加评选,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这个车展正式名称是(The North American
International Auto Show ,简称:NAIAS)
,是整个北美最大的车展,观众有80万人,仅仅新闻媒体就有6000多家,记者队伍一片汪洋,照相机长枪短炮,场地之大、车种之多,叹为观止!我在评选后问了一下车展的经济效益,负责人告诉我:这个车展每年给底特律带来5亿美元以上的直接收入。整个车展在一个巨大的建筑里面,走一圈就对世界汽车新发展有很完整的认识。每年首发新车有几十种,虽然人头涌涌,但是却很安静,车模端庄整洁,没有搔首弄姿的艳俗。
那一天结束工作之后,晚上有酒会,我和当时通用汽车公司的设计副总监斯图瓦尔特.里德(Steward
Reed)聊天,他问我感觉如何,我告诉他这种魔幻感,他笑笑说这就是底特律。
加载中,请稍候......